立陶宛前總統阿達姆庫斯(Valdas Adamkus)於去年最後一日(12 月 31 日)接受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公司訪問,他批評政府當初不應允許台灣設立代表處,立陶宛因此而和中國發生齟齬,乃至於蒙受巨大的損失。數日後,現任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eda)於週二接受立陶宛我知道廣播電台(Ziniu Radijas)訪問,也表達相同的意見,認為這是一個「錯誤」,並說政府決策之前沒有徵詢過他的意見。
此外他強調,允許台灣設立代表處本身不是問題,問題在於允許台灣使用台灣之名。
2021 年 11 月 18 日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也已經正式掛牌。現任立陶宛總統瑙塞達卻事後認為這是錯誤,立陶宛的立場反覆,讓人不解。為何瑙塞達明明擔任現任總統,為何無法事先阻止以「台灣」為名的台灣代表處成立?瑙塞達卻又說政府決策沒有徵詢他,立陶宛的政府體制到底怎麼一回事?
立陶宛政策實權不在總統 在聯合政府
立陶宛是半總統制議會民主國家,以總統為國家元首,以總理為政府首腦,由總統任命。總統究竟有無實權,在立陶宛轉型為民主政體後也曾有過模糊曖昧時期。立陶宛憲法規定總統在「國會同意下任命總理,指示其組成政府並確認其組成」,阿達姆庫斯於 1998 當選總統之後,就宣布不當橡皮圖章,而要在政府的組成上發揮影響力,在確認政府時要求反對黨解除兩名部長任命,政府雖然不樂意,但還是遵照總統意思辦理。
自此總統確立在政府組成方面的影響力,此外總統作為國家元首,在外交上的影響力也大過內政。換言之,儘管實際領導政務的是多黨組成的聯合政府,總統還是能夠透過任命總理、確認政府組成,來影響政策。
立陶宛外交部長發言人於 2022 年 1 月 5 日接受台灣中央社採訪,明確表達立陶宛政府歡迎台灣設立「台灣代表處」,此一決定「堅定不移」。立陶宛總統瑙塞達,「事後」表達看法,並無法改變聯合政府對於台灣代表處設立的決心。
現任總統瑙塞達在許多方面與現任政府立場相左,不獨不以立陶宛─台灣關係為然。週二他接受電台訪問時也談到白俄羅斯邊境的緊急狀態,認為緊急狀態令到 1 月 14 日到期後不應延展。去年政府宣佈白俄羅斯邊境進入緊急狀態,以因應白俄羅斯以鄰為壑而大量湧至的中東難民。
立陶宛政府對難民採取金錢攻勢奏效,以每人1000歐元,讓98 名伊拉克難民自願登機離開,瑙塞達認為這表示問題「目前已經解決了」,沒有必要再耗費大量資源來維持邊境警戒。
立陶宛為何與中國漸行漸遠?
●中國間諜情蒐 以影響立陶宛政策
立陶宛國家安全部自2019年1月發布國家威脅評估報告將中國列入名單後,立陶宛與中國就開始交惡,報告中指稱中國利用孔子學院、中國公司、新聞機構、中國留學生、免費到中國旅遊等手段進行間諜活動,以獲取立陶宛政府訊息,並企圖影響公共輿論走向以及政府決策,並在波羅地海周邊國家竊取歐盟以及北約機密。
2020年立陶宛國家安全部再度發表報告,指稱中國企圖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中國情報部門偽裝成企業招募員工,利用領英(LinkIn)這個社群網絡服務網站,連結立陶宛公務員,資訊技術專家,國防部門員工,科學家等建立聯絡並獲取情報。立陶宛如法國所發生的狀況,如出一轍,顯示中國國家有計畫發動的情報蒐集。
● 中國投資立陶宛港口被卡
中國一帶一路如火如荼的發展時,中國也企圖投資立陶宛最大港口「克萊佩達港」,這個港是北歐少數的深水不凍港,波羅的海東部最北端的不凍港,2018年立陶宛提出的擴建計畫中,資金缺口尚有8億歐元,急需外來資金。
中國2019年7月立陶宛新任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ėda),基於國安理由,認為中國的投資,可能威脅到歐盟和北約,中國媒體對此不假辭色,斥之為「目光短淺」。同年11月,時任立陶宛國防部長也表示,一旦中國控制克萊佩達港,對美軍和北約都會帶來戰略風險。
● 機場、邊境禁止使用中國設備
2021年2月立陶宛禁止了中國最大安檢設備製造商「同方威視」(Nuctech Co.)與立陶宛的3座國際機場合作,理由是立陶宛認為這些安檢設備會收集乘客、行李資料,並交給中國政府和情報機關。
同方威視是由中國國營企業「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所控制。立陶宛情報部和網路防禦部表示,「同方威視」對立陶宛的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同年8月,立陶宛面對與白俄羅斯邊境走私菸草規模不斷擴大,需要X光機,依然由中國同方威視得標。但是,同樣基於國安理由,X光機必須重新招標。
● 退出「17+1」 挺新疆香港
立陶宛對於中國威脅的國安疑慮,2021年3月立陶宛議會更是決議退出由中國主導的「17+1」(東歐17國 + 中國),立陶宛外交部長表示,這對立陶宛「完全沒有好處」。
長期以來,中國主導的「17+1」,因為其中東歐17國大多是歐盟國家,如果成功的話,不僅可以箝制歐盟,還可能進一步造成歐盟的分裂。2021年5月20日,立陶宛議會決議支持廢除香港國安法並認定新疆種族滅絕人權,這個決議雖然沒有約束力,但是可以敦促歐盟對中形成壓力。中國當然嚴詞痛批立陶宛少數議員「粗暴干涉內政」。5月22日立陶宛正式退出「17+1」。而中國旋即取消立陶宛在中國的藝文活動。
中國如何脅迫立陶宛?
台灣就是壓垮立陶宛與中國關係的最後一根稻草。2021 年 11 月 18 日,立陶宛正式設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受到美國拜登承諾支持,並認為立陶宛有權決定自己的一中政策。台灣代表處在立陶宛成立後,中國強烈抗議,並威脅立陶宛「後果自負」。
2021 年 11 月 21 日中國外交部不惜違反〈維也納公約〉,片面地將中、立兩國外交層級降為「代辦」(chargé d’affaires)等級。12 月 15 日,立陶宛基於「人身安全」、「遭受脅迫」等顧慮,立陶宛駐中 19 名外交人員及其家屬,全數撤離中國,改為遠距工作。
2021 年 12 月 1 日,中國海關在「來源國」列表中移除立陶宛,導致立陶宛貨物滯留在港口無法通關,雖然事後交涉,立陶宛貨物仍因中國將立陶宛貨物進口的優先權降到最低,導致貨物進口遲滯。
中國不但要阻擾立陶宛貨物進入中國市場,更不惜破壞 WTO 的原產地規範,阻擾立陶宛供應鏈產品(立陶宛出口大宗為:油品,工具機械及汽車業五金材料)進入中國。中國不斷地對法、德等各國企業施壓,禁止採購或使用立陶宛生產的原物料、零組件,或是經過立陶宛加工、製造產品。
如,在立陶宛生產相關產品的德國汽車零件大廠馬牌集團(Continental)與海拉(Hella)即受到影響。馬牌集團受到北京要求不可使用立陶宛產品,而馬牌集團在 2021 年中斥資 9000 萬歐元在立陶宛第二大城考納斯(Kaunas)擴建廠房,也被中國要求不可從考納斯出貨。
中國對立陶宛經濟脅迫與霸凌,已經擴及到歐盟其他國家的企業,其目的就是要向其他歐盟國家與西方民主國家展示:違抗中國的意志,必將受到制裁。立陶宛一旦孤立無援,諸國噤聲,中國將可堂而皇之將反對者各個擊破。不過,立陶宛被經濟脅迫歷歷在目,西方各國對中國經濟霸凌行為真地毫無警覺?
立陶宛若在中國壓力下屈服 西方民主世界也隨之潰敗
歐盟在2021年3月根據歐盟戰略自主,經過 12 周的公眾諮詢(專家、組織、個人) 研議「反脅迫工具」(Anti-Coercion Instrument, ACI) ,就是要面對歐盟成員國可能因為第三國以貿易為工具,進行經濟脅迫,破壞其政策自主性。
立陶宛身為歐盟與北約的成員,在遭受到中國經濟脅迫後,歐盟執委會在 12 月 8 日祭出「反脅迫工具」提案,用 12 項措施,對抗歐盟成員國受到第三國的經濟脅迫,適時地緩解最可能的第三國 ─ 中國對立陶宛的經濟壓迫。
現任歐盟指委會執行副主席、前拉脫維亞總理的杜姆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談到,這些經濟脅迫,包括了對特定國家海關的選擇性開放、對特定國家的食品檢查,或是國家支持對於產品特定來源地的杯葛。這些說法,都直指中國對於立陶宛以商逼政的不公平待遇。
2022 年 1 月 3 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聯合北約東翼九國,稱之為「布加勒斯特 9 國(Bucharest Nine)」的外交部長,強調美國對跨大西洋安全與北約第五條堅定不移的承諾。會中討論到俄羅斯在烏克蘭東部軍事集結,並聲援立陶宛,對抗中國不斷升級的政治威脅與經濟壓力。
立陶宛在獲得美國與歐盟的聲援下,也採取了持續的反制作為。立陶宛總理發言人 1 月 5 日說,立陶宛政府已經以「國家安全」為由,下令立陶宛的國有鐵路不得與中資背景廠商簽約。因為,以最低標獲得立陶宛國有鐵路契約的西班牙橋梁建造商(Puentes y Calzadas Infraestructuras),事後被查出其母公司是「中國路橋工程有限公司」。
另外,立陶宛外交部亦表示,立陶宛政府已備好文件,將藉由歐盟執委會向世貿組織(WTO)法院控告中國,對立陶宛企業的經濟脅迫。
立陶宛國內路線之爭與國際抗中局勢息息相關。美國《華爾街日報》的一篇以〈世界秩序中的金絲雀〉評論立陶宛與世界局勢,評論名稱將英語中「礦坑的金絲雀」(canary in a coal mine)改為「世界秩序的金絲雀」。
過去,礦坑的工人會帶著金絲雀下到礦坑中,因為金絲雀對於一氧化碳的耐受力比人還低,只要金絲雀死亡,就代表一氧化碳濃度升高,這時,礦坑中的人還有時間逃離出礦坑。因此,金絲雀代表的就是一種警示。立陶宛宛如世界秩序中的金絲雀,如果立陶宛遭到中國經濟脅迫,歐盟以及世界卻毫無覺察與作為,最後,所有國家將都處於中國的經濟脅迫中。
〈世界秩序中的金絲雀〉 文章指出,目前立陶宛分別受到來自俄羅斯和中國的壓迫,而歐盟和美國如何應對,將對世界上其他國家「選邊站」造成直接的影響。如果美國和歐洲各國沒能全力支持立陶宛,美國在亞洲的盟友和夥伴都會質疑美國的信用,不但不會與華府密切合作,反而會向中國靠攏。立陶宛若在壓迫面前潰敗,西方民主世界的信用,也會隨之潰敗。
延伸閱讀:
立陶宛烈酒遭中國惡意卡關 台酒義氣相挺全買下
台灣將助立陶宛打造歐洲最大半導體中心 歐盟對中立場反覆
以商逼政來了!中國施壓德國馬牌輪胎:停用立陶宛汽車組件
參考新聞來源:
2022/01/04 La Prensa Latina(拉美社) Lithuanian president in favor of lifting Belarus border state of emergency
2022/01/04 LRT(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公司) Nausėda: ne Taivaniečių atstovybės atidarymas buvo klaida, o pavadinimas, kuris nebuvo derintas su manim
2022/01/01 Delfi(立陶宛英文新聞網) Ex-Lithuanian president criticizes Taiwan office opening
2021/12/28 The Wall Street Journal(美國華爾街日報) Lithuania Is the ‘Canary’ of World Order
2021/12/03 IRT(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公司) Why it is taking so long to appoint new Lithuanian government – opin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