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311 大地震都過了快十年 還有餘震?

2011年311東日本大震災殘景(圖/sbiding/CC BY-SA 3.0)

2 月 13 日晚上在福島縣外海發生規模 7.3 的地震,震源深度約 55 公里,在板塊邊緣深處發生。隱沒的太平洋板塊內部因東西向擠壓,造成逆斷層地震。日本氣象廳認為這是受東日本大地震的影響所產生,所以是屬於「餘震」。因震源較深所以沒有引起海嘯。

一直以來氣象廳把 311 東日本大地震的震源域周邊發生的所有地震都作為「餘震」發布。產經新聞透過採訪政府相關人士得知氣象廳有意重新評估這樣的做法。311 大地震為直接原因的狹義的餘震已減少,另一方面,周邊地區也有被設想會有高機率發生多起大地震,因此也產生「只關注餘震會誤判危險性」的疑問。

報呱小教室

震源域
source region,地震震源破壞到的區域,在地震學上與斷層幾乎同義

影片中紅色的範圍即是震源域

在 311 大地震以後,氣象廳把震源域:岩手縣外海到茨城縣外海南北 500 公里,東西 200 公里,約 21 萬平方公里的範圍內發生的所有地震都作為餘震發布,但是其中也包含了與大地震無直接因果關係的地震。

根據筑波大學研究地震學的八木勇治教授的說法,因超大地震產生的餘震可以分成三種類型:

① 以超大地震為直接原因的地震
② 因超大地震為原因產生的狀況而誘發的地震
③ 震源域周邊的地震。

311 大地震是太平洋板塊往北美板塊隱沒,板塊之間擠壓錯動所產生的大地應力,超過岩層所能承受的強度而造成破裂引發地震。

可以想像成把一塊橡皮擦往桌上壓(外力),橡皮擦首先會因為本身的彈性去抵抗壓力(應力 / Stress)而變形(應變 / Strain),最後會因承受不住壓力而斷裂(應變)。

① 是指在 2011 年 3 月 11 日的搖動下還沒殘留在板塊間的應變破裂所產生的地震,這是最嚴格意義下的餘震。
② 不是在板塊之間,而是個別板塊內部累積的應變破裂所產生。大地震後個別板塊產生東西向的拉力而導致板塊內部也有應變。
③ 是指震源域周邊的所有地震,① 加上 ②,還包含超大地震以外的原因產生的應變破裂的地震。

13 日的地震是太平洋板塊內部的地震,受到東西向擠壓壓力的逆斷層型。可能是屬於 ②,但八木教授認為「無法說明只有受到超大地震的影響」。

在 311 大地震的震源域附近發生震度 1 以上的地震次數,從 2011 年 3 月急速增加至以往的 100 倍以上之後又減少,到了今年 1 月已經減少到大地震前的 2 倍以下。根據八木教授的說法,最近幾乎沒有觀測到可以明顯分辨為 ① 或 ② 的地震,他認為差不多可以停止將這個區域發生的地震作為餘震發布了。

311地震成因

參考新聞來源:
2021/02/14 産経【動画】震度6強 福島県沖、巨大地震の影響いまも
2021/02/15 産経 東日本大震災「余震」なくなる? 気象庁検討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