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英簽署「提升貿易夥伴關係」協議 中國反對聲浪相對低調 by 狄里昂2023-11-132023-11-13 台、英雙方在 11 月 8 日由台灣駐英國代表謝武樵及英國在台辦事處代表鄧元翰(John Dennis)兩人擔任簽署人,完成「提升貿易夥伴關係」(Enhanced Trade Partnership,ETP)協議的簽訂,接下來將優先聚焦於雙邊投資、數位貿易、再生能源與淨零碳排等三大領域進行磋商,排除貿易障礙並促進雙邊關係。
高度依賴中國商品 韓國隨時可能爆發第二次尿素危機 by 林貝利2023-10-132023-10-18 美中對立已成為目前「新的常態」,夾在這兩者之間的韓國供應鏈亮起了紅燈。然而,韓國政府找尋多元供應來源的步伐還沒能跟上國際局勢的變化。
進化中的日英同盟》隱形抗中 以人權與永續恢復公平競爭 by 陳怡菱2023-09-082023-09-15 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於本(9)月 6 日訪問英國,會晤了英國商業暨貿易大臣巴登諾克,兩國同意創設並召開了首次部長級的「日英戰略經濟貿易政策對話」。面對中國等國家犧牲環境、人權,透過政府資金挹注所生產的價格低廉商品,導致商業環境競爭的不公平,西村康稔同日在智庫發表演說,提倡引進新政策,針對半導體、蓄電池、磁鐵等重要物資,以生產過程中有考量到勞動人權和環境等為條件,提供補助給採購企業。
美財長葉倫 對中去風險化 限縮管制範圍 by 張東和2023-07-272023-10-17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今年 7 月訪中前後,中國對內面臨了通貨緊縮、經濟下滑的危機,對外有西方圍堵之勢,可謂內外交迫。原因在於過去的中國崛起,並未負起相應的責任,反而以大國之姿,進行霸權擴張、脅迫其他國家。西方面臨中國時,問題在於無法與中國全面脫鉤,又不能坐視中國非市場作為、經濟脅迫。面對中國,如何精準的去風險化,成為各國重要的課題。
德外長提戰略報告闡述對中關係 將推動中國放棄發展中國家地位 by 王雪俐2023-07-162023-07-16 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提出一份長達 64 頁的戰略報告,說明德國與中國的關係框架。貝爾伯克說,近年來,中國經歷前所未有的經濟成長,但也加倍推行威權主義,尤其在新疆和香港,這一切使中國在地緣政治上變得愈加自信,也讓中國成為德國的戰略對手。
歐盟理事會結論:鼓勵中國負責任 繼續去風險化 by 張東和2023-07-052023-07-07 繼今(2023)年 6 月 20 日歐盟執委會提交《歐盟經濟安全戰略》之後,6 月 30 日歐盟理事會,再針對 6 大議題:烏克蘭、經濟、安全與防衛、移民、中國、對外關係提出 43 點結論,其中第 5 部分,32~37 點涉及到中國。
G7廣島峰會》新倡議「經濟脅迫協調平台」劍指中國 by Night Flight2023-05-23 在 G7 廣島封會上,七國集團領導人同意了一項反對經濟脅迫的新倡議,並承諾採取行動確保任何試圖將經濟依賴武器化的行為者都將失敗並面臨後果。在會後的領導人公報中提到,新倡議為「經濟脅迫協調平台」(CPEC),將利用經濟脅迫的預警和快速資訊共享,成員定期開會進行磋商。
G7能源環境部長會議:國際能源總署警告再生能源技術和重要礦產上過度依賴中國的風險 by 林貝利2023-04-212023-04-21 《產經新聞》18 日透過採訪多位與會者,得知國際能源總署(IEA)執行董事比羅爾(Fatih Birol)4 月 15~16 日在日本北海道札幌舉行的 G7 氣候、能源和環境的部長級會議上,對於再生能源技術和重要礦產資源依賴中國的風險提出警告。國際機構的代表點名特定國家做出發言是非常罕見的。透過具體品項和數據進行說明,並敦促 G7 各國採取強化供應鏈等措施。
抗中「矽幕」降下:日本和荷蘭準備加入美國半導體聯盟圍堵中國 by 艾格姆2023-02-012023-02-01 據知情人士1月27日透露,日本和荷蘭準備加入美國的行列,限制中國獲得先進的半導體設備,並建立一個強大的半導體聯盟,這將會削弱中國建立自己晶片供應鏈的雄心。不過,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對相關報導拒絕置評。這個由美國主導的圍堵中國策略,被歐洲媒體形容是對中國半導體產業降下「矽幕(silicon curtain)」。
澳總理不支持台灣加入CPTPP?!中國的「鋰」因素作祟 by 蔡侯塞2022-11-232022-11-23 澳洲總理艾班尼斯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11月15日在峇里島G20峰會期間舉行會晤,艾班尼斯表示此次會晤是正面積極的。而三天後的18日,艾班尼斯於APEC表示,CPTPP僅對公認的國家開放,而台灣只是經濟體。稍晚,澳洲也向台灣澄清,對台灣加入CPTPP立場並未改變。學者認為,艾班尼斯近期態度恐跟中國和加拿大鋰礦產業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