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無權置喙 2758決議無涉台灣 加拿大國會加入國際挺台行列
繼歐洲、荷蘭等國通過 2758 決議不涉台決議後,加拿大眾議院昨日也無異議通過了 2758 決議不涉台的決議文,提案人同時也是在去年來台參與 IPAC的眾議員佩龍 (Yves Perron) 在 YouTube 貼出決議通過影片並且表示:「我完全支持台灣追求合法自決的願望。」
November 8, 2024
歐洲議會通過友台決議 反對中國扭曲聯大2758決議阻台國際參與
歐洲議會本(10)月 24 日以壓倒性票數,通過新屆期首個挺台決議,內容包括明確表態「聯大 2758 號決議」不涉台,並駁斥中國曲解國際規則阻礙台灣參與國際組織,要求歐盟以外交及經濟手段遏阻中國對台的軍事威脅,並深化與台灣的夥伴關係。
October 27, 2024
荷蘭眾議院通過挺台動議!要求外交部在聯合國支持台灣加入國際組織
上週四(9 月 12 日)荷蘭眾議院通過一項與台灣有關的動議,要求荷蘭外交部向聯合國提出此一立場。該決議由 D66 黨議員帕特諾特(Jan Paternotte)提出,以 147:3 的懸殊票數通過。
September 14, 2024
中國擅改M503航線挑戰台灣法律地位?各方回應、分析一次看
中國民航局日前片面宣布,自 2 月 1 日起取消 M503 航線北往南向「向西移動 6 浬」的飛行偏置,並將啟用連接 M503 航線的 W122、W123 航線由西向東飛行。M503 航線緊鄰台灣海峽中線,取消飛行偏置後最近只距離海峽中線 7.8 公里,恐大幅增加中國民航機進入台灣「限航區」的機率。 專家分析,中國此舉意在模糊「海峽中線」,挑戰台灣法律地位,更會加大台灣防空監測壓力。對此,交通部民航局抗議中國未與台灣討論便擅自更動航線,罔顧飛行安全,陸委會與外交部也批評中國「意圖片面改變台海現狀」,就連美國國務院、參眾兩院外委會主席也對此事表達關切。
February 3, 2024
美國《2023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台灣相關條文全收錄
美國總統拜登已於12月23日(五)簽署《2023年國防授權法》,其中有多處針對台灣及台海局勢的條文。先前美國眾議院通過的「台灣政策法案」中部份關於台灣防衛的內容被放進2023年會計年度的國防授權法,但一些引起廣泛討論的條文,像是當中國對台灣的「侵略顯著升級」情況下加以制裁,或是提議賦予台灣「主要非北約盟友」地位等條文也條列法案當中。
December 24, 2022
美國重申支持台灣參與聯合國 外交部:展現台美堅韌夥伴關係
台灣今年依舊未能參與世界衛生大會、國際民航組織等大會。台美雙方於昨日就擴大台灣國際參與在美國華府舉行會議,檢視我國今年 5 月 WHA、9 月聯合國大會、ICAO 大會,以及 10 月國際刑警組織大會等重要國際組織推案的努力成果。美方重申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外交部感謝美國對台灣的友誼與堅定支持。
October 29, 2022
籲ICAO納入台灣 王國材:中國軍演後更顯重要
國際民航組織(ICAO)每三年一次的大會將於月底舉辦,交通部長王國材今天投書韓媒,呼籲國際支持台灣參與 ICAO,以達到全球飛安無縫願景,並且投書中也提及,八月中國舉行軍演的舉動危及區域及國際飛航安全,將台灣納入 ICAO 更顯重要。
September 23, 2022
台歐關係升溫!首次與歐盟進行部長級對話、歐洲議會挺台國際參與
歐洲議會外交委員會通過「歐盟及捍衛多邊主義」報告,其中除納入支持台灣參與世衛等國際組織,也憂心部分非自由國家意圖透過贊助經費,不當擴大對國際多邊組織的影響力。台灣與歐盟 2 日舉行首次部長級經濟對話,會中雙方同意設立平台,以利工作階層持續討論,並在數位經濟、貿易便捷化、半導體供應鏈韌性等議題進一步討論合作可能性。經濟部表示,這次對話舉行,可視為台歐盟關係獲致重大突破。
June 7, 2022
中國惹惱法國 法國參議院304 : 0挺台參與國際組織
法國參議院首度提出的「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工作」決議案經全院審議並投票表決,以 304 票贊成、 0 票反對一致通過,另有 19 名議員未投票。參議員們紛紛表示台灣參與有利人類福祉,外交部國務員也代表政府重申支持台灣的立場。決議文是由參議院外交暨國防委員會副主席葛利歐(Joël Guerriau)及日前遭到中國駐法大使致函要求取消訪台行程的參議院友台小組主席李察(Alain Richard)等 20 多位參議員於 3 月 27 日提出。
May 7, 2021
中國可能領導「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 另一場全球災難?
武漢肺炎延燒全世界、全球供應鏈面臨斷鏈危機、全球股市大跌之際,聯合國專門機構之一的「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 ,將於2020年3月初將於瑞士日內瓦,選出新一屆總幹事,人選很可能是現任中國籍副總幹事王彬穎擔任。這個選舉引起了全世界譁然。《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羅金評論:「這比讓狐狸進入雞舍還要糟糕。這類似於選擇一名銀行搶劫犯擔任銀行行長。」
March 2,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