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部長級官員26年來首度出訪台灣 智庫:對台關係回到常態 by 林志鴻2023-03-212023-03-21 睽違 26 年,德國教研部長史塔克-瓦特辛格今日率團訪台,上午拜會國科會主委吳政忠,見證雙方涉及 AI、半導體內容的科學及技術合作協議簽署。德國智庫學者分析,教育及研究部長訪問台灣,標誌德國從上世紀 90 年代起因深化對中關係而未有部長級官員訪台數十年來,對台關係回到常態。
中國「間諜氣球」平均每月侵台1次?國防部:有威脅就擊落 by 林志鴻2023-02-142023-02-14 軍用氣球入侵台灣空域,平均每個月發生一次,目的是蒐集台灣上空大氣資料,疑為武力犯台做準備。國防部今天表示,台灣應處高空偵察氣球的原則與美國概同,但目前為止,未見具威脅性、且必須使用武器加以摧毀的目標;若偵察氣球屬高度威脅且接近領海、領空,處置手段就包含擊落,但這與「第一擊」定義不同。
捷克舉辦研討會聚焦烏克蘭及台灣 吳釗燮籲民主陣營團結抗中 by 林志鴻2022-10-152022-10-15 外交部長吳釗燮以視訊方式在捷克參議院與智庫「解析中國」合辦的研討會上發表演說。吳釗燮指出,中國野心不僅止於台灣,在此嚴峻時刻,民主國家必須團結一致挺身而出,才能遏止威權主義擴張。烏克蘭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兼友台小組主席梅列日科呼籲,國際民主夥伴必須團結一起,在軍事、法理、政治、道德及經濟各方面做好準備,嚇阻中國進犯台灣。
一帶一路之外:中國透過「智庫外交」形塑印尼輿論 by 蔡侯塞2022-09-062022-09-06 印尼第一條高速鐵路的首批中國製車廂於 9 月 2 日抵達雅加達港口,就在中國經濟影響力不斷成長的同時,中國也開始加強所謂的「智庫外交」,該戰略是中國政府透過加強學術話語權,來塑造與保持中國的形象,並增加世界對中國的「了解」。
國防院民調:裴洛西訪台後 半數民眾認美國會出兵助台 by 林志鴻2022-08-182022-08-18 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近日公布民調顯示,裴洛西訪台後,民眾相信美國會出兵幫助台灣的比率,從俄烏戰爭後的 40% 回升至 50%,顯示美高層官員訪台有助提升民眾對美國出兵協防台灣的信任。
澳民調:63%澳洲人視中國是安全威脅 51%支持澳軍偕同美軍助台抗中 by 蔡侯塞2022-07-062022-07-06 澳洲羅伊國際政策研究院根據最新民調指出,絕大多數澳洲人現在將中國視為是軍事威脅。此外,澳洲人也擔心中國可能會入侵台灣。51%澳洲人支持如果中國入侵台灣而美國決定干預,則出動澳洲軍隊。另一方面,在中國官媒批評澳洲總理艾班尼斯缺乏外交智慧後,澳洲國防部長馬勒斯承認,即便新政府不想對中國在語氣上強硬,但是能改變的有限。
馬英九與中國立場一致圍剿《舊金山和約》 陳儀深:地位未定是專門打臉北京 by 林志鴻2022-04-282022-04-28 今天是《舊金山和約》生效與《台北和約》簽訂 70 周年,國史館與學界上週六舉辦「舊金山和約及台北和約生效七十週年研討會」,引來中國國台辦及中國國民黨的批評。對於國共兩黨圍剿《舊金山和約》,國史館館長陳儀深表示,國民黨沒有警覺北京立場與其一致,如果形同呼應,又不能代表中國,豈不等於在邀請中國併吞台灣,這才是傷害區域和平。
因應中共海上民兵威脅 國防院:台灣海巡應爭取國際演習 by 林志鴻2022-04-052022-05-23 過海上民兵等手段進行灰色衝突。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 3 月 25 日發布最新一期「國防安全雙週報」,中共政軍所研究員舒孝煌以「美國海岸巡防隊擴張印太地區角色與任務」為題,撰文分析美國海巡於印太區域的角色,及台灣海巡應積極參與國際演訓的重要性。舒孝煌表示,除了美國將加重海巡在印太區域的角色及任務外,由於海巡敏感度較低,台灣應爭取參與國際合作或海洋事務演習機會。
德國新政府施政方針首提台灣 謝志偉:德國印太政策的指標性事件 by 林志鴻2021-11-252021-11-25 繼荷蘭下議院以全數通過力挺台灣加入國際刑警組織之後,台灣外交在歐洲再傳捷報。德國新政府即將在下月上任,今天公布最新施政計畫,首度在聯合執政協議中提及台灣,協議強調與中國在貿易和體制的競爭關係,並明確表示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認為唯有在兩岸都同意的情況下才能改變現狀。歐洲學者表示這顯示新政府展示強勢的對中政策;駐德國代表謝志偉對此感到欣慰,強調這是一大突破。
要讓台灣成為「世界好」 台灣智庫 20 週年展望未來 by Salima2021-11-232021-11-23 交通部長林佳龍皆出席致詞。台灣智庫共同創辦人林佳龍表示,在歷經三次政黨輪替後,台灣是屬於台灣人的台灣。對於台灣的未來,他表示歷史並不會在這裡停下來,每個時間有限的個人,必須一棒接著一棒,共同努力地讓台灣不僅是世界的台灣,還要讓台灣能成為「世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