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空偵察氣球入侵美國領空事件,引發各國對領空安全的關切。英國「金融時報」指出,近幾年有數十顆中國軍用氣球入侵台灣空域,平均每個月發生一次,目的是蒐集台灣上空大氣資料,疑為武力犯台做準備。國防部今天表示,台灣應處高空偵察氣球的原則與美國概同,但目前為止,未見具威脅性、且必須使用武器加以摧毀的目標;若偵察氣球屬高度威脅且接近領海、領空,處置手段就包含擊落,但這與「第一擊」定義不同。
▌金融時報:中國軍用氣球平均每月侵台 1 次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台灣近年數十次觀察到中國軍用氣球飛入台灣空域,次數遠比以往所知還多,令人更擔心北京當局可能正準備攻打台灣。台灣的國防部先前只證實去年 2 月發生過一次類似事件,當時多顆中國氣球分成 4 批在台灣北部上空遊蕩。日本、菲律賓等其他國家也曾發現氣球入侵領空,但政府幾乎都未說明細節。
台灣頻頻發現空域出現氣球一事,令人對中國的大規模軍用氣球計畫有了新看法。美國本月 4 日於南卡羅來納州外海上空擊落一顆中國偵察氣球後,中國的氣球計畫引發全球關注。與此同時,中國人民解放軍也一直在強化入侵台灣所需要的武力。
許多專精兩岸關係的分析師認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尚未做出征戰的決定。但解放軍打造飛彈、空中和海上武力,加上以侵台為藍本的演習,並在台灣附近實施規模更大、更複雜的空中及海上軍事行動,在在讓一些美國軍方官員相信,習近平的目標是在數年內做好交戰準備。美中關係惡化,也令人更擔心北京當局可能訴諸武力。
台灣政府官員說,在台灣空域發現的氣球,通常位於 2 萬英尺(約六千公尺)左右的高空,比飛越美國的氣球低得多,材質也不一樣。美國上週末又在北美空域擊落了 3 個物體。依據國際法,普通氣象氣球可在不事先徵得同意的情況下,飛越其他國家空域。但台灣官員說,那些氣球的體積和載重量已超出一般氣象氣球的範圍。
曾負責三個亞洲國家軍事及情報的官員受訪指出,台灣上空出現的氣球是由「裝備發展部」研發,這個負責武器系統的部門隸屬於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即中國最高軍事機關,由習近平親自擔任主席。一名台灣官員說,「有些氣球是解放軍空軍施放,有些是解放軍火箭軍施放」,常有軍機升空去觀察氣球。曾在台灣聽取相關簡報的人和一名美國盟友說,這些氣球一直在蒐集大氣資料,供雷達和飛彈系統所用。
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全球中國中心(Global China Hub)副主任廖彥棻(Kitsch Liao)解釋:「中國在台灣東部水域和空域行動所需的遠程系統,其演算法需要參考非常大量的相關資料,且狀況會因季節改變,每年也都不一樣,因此氣球必須反覆進入台灣空域蒐集資料。」
▌國防部:偵察氣球若近領空具威脅,應處手段包含擊落
國防部今(14)日上午舉行例行記者會,國防部情報參謀次長室助理次長黃文啓少將表示,國軍與跨部會運用聯合情監偵手段,都能夠有效掌握周邊情資,但情蒐手段、系統及作法屬於國家機密,不便對外說明;程序為雷達偵測後,區分民用或具威脅性,若具威脅性則採必要手段處置。
黃文啓指出,到目前為止,在台灣周邊所發現的氣球,絕大部分屬氣象探測用,這類氣球體積小、重量輕,飛行到一定高度後會自動爆裂,雖然雷達回波相對較弱,但並非偵測不到;偵察氣球則會掛載偵測用載體,因材質的關係,會明確顯示於雷達幕,國軍也透過各種管道偵蒐,不存在外媒所稱「掌握不到」的狀況。
黃文啓強調,台灣針對偵察氣球的應處原則與美國概同,也就是必須對國家安全及民生等產生威脅才會處置,但目前為止,尚未遇見具威脅性且必須使用武器摧毀的目標;如果確認目標屬高度威脅性且接近領海、領空,處置手段就包含擊落,但迄今尚未看到中共在台灣周邊使用如同侵入美國領空般、同樣精密的偵察氣球。
黃文啓並強調,擊落偵察氣球與國防部長邱國正日前提到的「第一擊」定義有所差別,因為偵察氣球並不具武力威脅,與應對提高武力威脅的處置方式是不同的。
參考資料:
2023/02/12 英國金融時報 Taiwan says China balloons fly ‘very frequently’ into its airspace
2023/02/14 台視新聞 youtube 中國氣球「有威脅就擊落」 國防部:與「第一擊」不同
新聞回顧:
2023/02/04 報呱 這是一顆間諜月亮》美國國土上空驚見中國間諜氣球 布林肯暫停訪中計畫
2023/02/07 報呱 【蕭良嶼】擊落一顆高空氣球以後:目的是破解地對空防禦?
2023/02/08 報呱 中國間諜氣球》搜集美軍情報?攪亂美國政壇?美軍高調公布回收照片
2023/02/11 報呱 中國間諜氣球飄出對中新禁令?美擬制裁間諜氣球製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