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烏克蘭見證戰爭殘酷 基進:用選票拒絕親中投降派

台灣基進楊佩樺分享烏克蘭考察戰爭經驗籲加強民防後備  圖/台灣基進提供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至今已逾一年,烏克蘭展現舉世矚目的堅強反侵略韌性,而同樣面對強權威脅的台灣,也被國際專家學者認為是接下來最可能爆發戰禍的地方,在軍事、外交、民防等領域,皆須借鏡烏克蘭經驗。台灣基進今(31)日舉行記者會,分享台灣基進高雄黨部執行長楊佩樺親赴烏克蘭考察經驗,提出「備戰 4+1」,包括敵我意識、國防改革、民防改革、全民動員,以及「以選票代替子彈」,並分享此行與烏克蘭國家郵政總局合作發行義賣的「為未來而戰」郵票,期待透過這場實地考察,紀錄台烏對抗獨裁共同意志的國民外交,能喚醒台灣人用選票拒絕和獨裁者親近的親中投降派。

王興煥:台灣借鏡烏克蘭精神 

台灣基進黨主席王興煥首先表示,楊佩樺在烏克蘭的半個月,除了看見在戰爭時的社會運作,也見證被轟炸後的斷垣殘骸,更經歷了空襲的震撼場景。其自烏國帶回來的地球儀,就是來自前線尼古拉耶夫一所遭俄軍轟炸,至今仍死傷不明的小學,是對令人髮指的侵略罪行最嚴厲的控訴。

台灣基進楊佩樺前進烏克蘭考察,圖中的地球儀是她從遭俄軍轟炸的小學帶回來的紀念品。台灣基進黨主席王興煥藉此提醒台灣社會要積極備戰,侵略者如中國和俄國,是不管轟炸地點是不是學校或是醫院,千萬不要對侵略者還存有想像。
圖/台灣基進提供

王興煥指出,台灣三位主要的總統候選人皆將台海未來指向和平,侯友宜、柯文哲用投降換取和平,賴清德主張積極備戰謀求和平,雖然方式不同,但卻無人願意向台灣社會表達應積極面對戰爭的準備。

王興煥強調,台灣和烏克蘭的情況非常相近,俄羅斯和中國的「大中華民族主義」一樣,以「大斯拉夫民族主義」、「泛斯拉夫民族主義」 ,認為侵略烏克蘭才能恢復斯拉夫民族的榮光,且普丁與習近平都是不會對戰爭進行損益評估的不理性的獨裁者。

王興煥最後列舉,台灣卻需要向烏克蘭借鏡的,是憂患意識、抵抗意志及備戰決心,台灣基進不願散布戰爭的恐慌,但仍須向社會示警戰爭極可能發生,全球戰略學者不斷示警,台灣是下一個最容易發生戰爭的地區。因此,面對 2024 這場攸關台灣是否保持主權獨立的選舉,如何避免走向親中被併吞的道路、延續本土政權執政,積極面對戰爭、強化台灣抗體,台灣基進將在 8 月 5 日舉辦一場國防改革的系列政策座談,充分借鏡並消化烏克蘭經驗,為台灣抵抗強權充作養分。

楊佩樺強調:台灣一定要提升國防民防能力,刻不容緩

台灣基進高雄黨部執行長楊佩樺則表示,烏克蘭志願軍告知,她是俄烏戰事爆發後,到達最前線的台灣女性,僅僅數天前,自己還曾站在距離俄軍三公里處。身為軍眷和護理師,她希望將這次考察所汲取烏克蘭國防、後備、民防、醫療等領域的戰時社會經驗帶回台灣,歸納出包括敵我意識、國防改革、民防改革、全民動員,以及「用選票代替子彈」等「備戰 4+1」重點,作為台灣積極備戰的養分。

楊佩樺說,若從 2014 年克里米亞危機算起,烏克蘭面對俄羅斯的混合戰已近十年。起初烏國內也和台灣一樣,有姑息屈求和平的聲浪,但當戰爭開打,任何形式的和平談話都是假的,只有應戰,才能避免被併吞。開戰之初烏方立即抓出上千親俄人士,是烏方開戰後快速穩定局勢的關鍵。

台灣基進高雄黨部執行長楊佩樺7月初出訪烏克蘭20餘天,帶回第一手在戰地經驗,也提醒台灣社會要更積極備戰。
圖/台灣基進

楊佩樺提及,烏國街上隨處可見民眾自動自發畫上國旗,汽車別上旗幟,日常用品例如濕紙巾、髮圈、汽車香氛等,也都印上凝聚烏克蘭精神的象徵。路上到處可見愛國廣告或激勵人心的標語,民眾甚至請願拆除俄羅斯女沙皇葉卡捷琳娜大帝雕像,表達不為俄羅斯文化附庸的決心。見到這樣的景象,楊佩樺感嘆,台灣至今未把中國明文定義為敵國,導致部分政治人物高喊兩岸統一、兩岸一家親,仍可得意當選,跟中國相互唱和。

楊佩樺也說,2014 年烏克蘭的國防體系其實仍非常腐敗,在俄羅斯長期統戰下,烏軍上下並不知為誰而戰、為何而戰,因而大規模投降。多年以來,烏國歷經驅逐親俄總統、民主改選,並在歐美所給予的外部力量下,進行全面軍事改革,才有今日的軍事文化、軍事技能以及強烈保家衛國的精神。她強調,台灣沒有開戰才痛思改革,也沒有宣布戒嚴才開始抓捕第五縱隊的本錢,從實體裝備到制度法規,台灣的國防改革勢在必行。

而在民防部分,楊佩樺認為,台灣的法規不足或從未落實,民防訓練常淪為交際聯誼跟選舉綁樁,演習也只是演戲作秀跟消化預算,沒有實際操演與普及宣導,更無維護避難場所。經歷這次考察後,楊佩樺認為自己是同世代躲過最多次空襲的台灣人,她以親身經驗告訴大家,正確觀念、實際操練加上合格避難所,可以拯救無數性命,一次次操練更能將避難轉化成直覺反應。

台灣基進高雄黨部執行長楊佩樺手上拿的是烏克蘭民間自製軟性後腦防彈版
這是台灣志願兵曾聖光在烏克蘭不幸犧牲後,當地一位居民自動發想、製作這樣的軟性抗彈版,可搭配在頭盔後方保護後腦。
圖/台灣基進提供

楊佩樺也提及,戰爭中有九成民眾不上戰場,但並不表示沒有參與戰爭。戰場後方的人也應各司其職,努力維持正常生活,繼續賺錢、納稅,維持社會經濟運作,支持國家與軍隊,運用自己的專業作為軍隊後勤。她目睹手工裁縫店運用專業,製作軍用服飾、配件以及協助前線士兵改良個人裝備;修車廠協助修繕軍用車或改裝一般車輛成軍用車輛;更有很多人直接加入國土防衛旅,協助支援救災、物資運送。全民一起用不同方式參與後勤,最終目的就是守護國家,邁向勝利。

楊佩樺也引用和烏克蘭郵政總局推出「為未來而戰」義賣郵票時,烏方局長所喊出的口號「台灣、烏克蘭,一起直到勝利!」她呼籲台灣人民,「用選票代替子彈」,像烏克蘭用郵票記錄歷史一樣,用選票寫下台灣抵抗侵略的歷史,一票都不投給任何親中的政客。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