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共生青年協會將於 28 日在自由廣場舉辦第 12 屆「共生音樂節」。本次活動以「傷痕下的多聲道」作為展覽及視覺主題,闡述二二八是怎麼成為一道遺留至今的歷史傷痕,以及台灣社會過往及未來如何在傷痕下思考與討論,並透過音樂表演、人權市集、互動展覽,探討自由、認識人權,以多元途徑紀念二二八事件。
金曲卡司演出藝人短講小孩也懂的轉型正義
共生音樂節主舞台將由融合本土民俗元素與金屬樂的「恆月三途」,鎔鑄寶島台灣復古與新潮元素的「宝島材料行」,由朱約信、陳淳杰、王信允三位老師組成的「三十鵝麗《楊逵:鵝媽媽出嫁》30周年復刻演出」、入圍四項金曲獎的「A_Root 同根生」、金曲獎台語女歌手得主「鄭宜農」輪番演出。
舞台上亦穿插台灣史學者吳叡人、鄭南榕基金會董事長鄭竹梅、Podcast節目「台灣通勤第一品牌」主持人李毅誠與滅火器主唱楊大正三組短講,分享自己對二二八事件及轉型正義的看法。其中,李毅誠與楊大正兩位短講者,將卸下主持人、音樂人的身份,以自己數年來為人父的心情與經驗,分享該如何與孩子談論二二八事件、思考過去的不正義,讓轉型正義不再是書本上的複雜理論,而是無論老中青幼世代都能體認並參與其中的議題。
展覽結合真人故事 在傷痕下展開多聲道對話
本次主題展覽以「傷痕」、「多聲道」為核心,不只是說明二二八這道「傷痕」如何發生的歷史背景,更嘗試以不同聲音、視角、領域討論二二八事件「多聲道」的討論。展覽包含闡述戒嚴時期的海外二二八紀念活動、迄今的二二八文藝創作,以及各地紀念碑相關的地方記憶。
此外,本次展覽也設計三一八特展區,介紹十年前的事件始末、於行政院發生的三二三國家暴力事件,和其後的公民社會行動。藉由呈現二二八與三一八後的「傷痕下的多聲道」,期盼讓參觀者有更多元的討論、想像與記憶這些歷史的方式。
展覽區更舉辦「真人圖書館」,邀請嘉義潘木枝醫師之子潘信行、參與二二八口述訪談的社會學者沈秀華,分享展板文字之外的真實故事,使參與者親身見證何謂國家暴力以及國家如何將暴力施加在一個人、一個家庭身上,深刻理解紀念這段過去的重要性。配合三一八特展,「真人圖書館」也邀請運動的參與者、研究者許恩恩,與參觀者一同思索十年前那場公民運動的原因,以及運動對今日台灣的影響。
互動展覽 繪本朗讀 多元管道親近歷史
延續過往的嘗試,共生音樂節今年也設計更文字、音樂以外的活動,以多樣方式認識二二八與轉型正義。音樂節現場設有「共生之聲」互動展覽,展覽將引導參觀者認識並破除常見的轉型正義迷思,並附有精美的書籤,讓參觀者能夠將份量十足的紀念心意帶著走。現場也結合共生音樂節推出的心理測驗「你是啥物(siánn-mih)茶?」,擺設測驗結果的各類轉型正義相關書籍供參加者翻閱。
除了面向一般參觀者的互動展覽,共生音樂節還準備台語、客語的繪本朗讀活動。由台灣台語路協會秘書長簡曉娟、中央廣播電台客語節目主持人黃脩閔擔任講者,分別帶來《高雄二二八》、《阿嬤的碗公》兩本繪本,讓大小朋友都能以母語和生動的故事貼近陌生的過去。
人權市集部分則有台灣人權促進會、前衛出版社、陳文成基金會、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以及初次參與的台緬公民協會、臺灣學生聯合會等等 36 個單位參與;攤位觸及議題包含原住民族群、移工、勞工、性別、環境、教育、在地文史、大學異議性社團等,以及政治暴力創傷療癒此一當今轉型正義重要的課題。
彌補傷痕 轉型正義修法腳步不停歇
共生音樂節作為台灣最大同時也是民間舉辦的二二八事件紀念活動,不斷追蹤、關注政府的轉型正義工作。在近年民間社會、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及現今人權及轉型正義處的努力下,台灣已確立轉型正義體制化、政治檔案逐漸開放的重要成果。
但是,距離台灣徹底落實轉型正義,尚缺乏許多法制工程。共生音樂節主辦單位台灣共生青年協會與各界團體於2023 年發起連署,向民進黨政府呼籲國會改選前,完成五項修法、立法工作。如今,除「政治檔案條例」部分條文修正外,「促轉條例」全文及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組織法修正、加害者究責專法及不義遺址保存專法設立,在行政、立法兩院皆未有進度。
台灣共生青年協會呼籲,未來執政、在野各黨皆應正視轉型正義工作,不應再以缺乏共識為由推託,抑或是曲解轉型正義維護自由民主的本質,讓島嶼過去的傷痕得以被彌補、使台灣社會迎向真正的和解共生。
- 第12屆共生音樂節現場資訊
活動地點:自由廣場
展覽時間:15:00 至 22:00
主舞台活動時間:16:00 至 22:00
延伸閱讀:
軍公教退休金調整選後無下文? 行政院澄清:依法跑程序預計3月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