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大選:地方派系、X粉、國民黨重整、中國因素、美中衝突各類因素大亂鬥
口 述:留美法律博士 Alex
編輯整理:編輯室
有人說,2020 年的選舉是一場台灣史上最怪異的選舉,有史無前例的外國勢力強力干預,也有執政黨(民進黨)才剛剛在 2018 年 11 月 24 日地方選舉出人意料的大挫敗,本土政權可能失守;有大黨(如國民黨)結構勢力可能重構,X粉各立山頭等等;也適逢美中貿易大戰之後,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可能簽署之際,這些當下諸多台灣內部與外部因素,甚至過去的歷史,不斷的塑形 2020 年這次選舉。
報呱採訪了長期研究台灣政治發展的留美法律博士 Alex,請 Alex 就 2020 年台灣選舉的觀察、派系對選舉的影響、選後國民黨結構可能的轉變、台灣選舉的中國因素,跟大家分享他的研究。請大家由內到外細細品讀 2020 吧!
韓國瑜的選舉戰略:鄉村票
相對於「鄉村票」,「都會票」韓國瑜陣營幾乎都已經放棄了。都會票只攻軍公教,撐住軍公教的方式第一個就是大量打反年改、第二個用中天電視台。都會票的打法是守勢。韓國瑜陣營可能認為只要軍公教有守住,得票率至少就會有四成上下。因此,把主力放在鄉村票。
韓國瑜陣營的做法比較接近 2010 年蘇嘉全在台中跟胡志強競選的模式。蘇嘉全 2010 年去挑戰胡志強時,也是空降且距離投票日約只剩 100 天。蘇嘉全那時的做法是在剩下的天數勤跑地方演講,他總共跑三四百場地方演講。以一天三到四場的高頻率密集出現在民眾面前。這樣做就可以接觸到傳統樁腳不容易掃到的那些票,以及把不滿傳統建制派的力量納進來。所以,胡志強號稱台中王,但是 2010 年那一戰,蘇嘉全只輸 3 萬多票,而在舊的台中縣區蘇嘉全還贏 1.3 萬票。所以那時候蘇嘉全的戰略是在台中以地方包圍中央。蘇嘉全的演講並不是在公園,而是去宮廟跟里民活動中心,在公園是沒人理的。
韓國瑜現在在做一樣的事。所以我們在電視上可能不認同韓國瑜的講話方式,批評他的發言,但重點是去搏感情,走的是地方各個節點、跑宮廟。
派系在大選中的角色
台灣地方派系是從日本時期開始建構,到國民黨把它完善,變成一個很有效的政治動員機器。這個機器就很像汽車跟石油的關係,而石油就是錢。期間的做法是,即使現在拿不出現金,但拿出支票,可是這個支票要選上才可以兌現。
在另一方面,蔡英文的選票跟陳水扁是兩個不一樣的群體。陳水扁的選舉是幫民進黨固守大甲溪以南,蔡英文的選舉幫民進黨重新導回都會,但也讓民進黨失去不少農業鄉的選票。所以這個空隙,韓國瑜是有這個機會可以收攏這些處於政治真空的地區。而且收攏人脈與資源,即便總統大選輸了,也會是直攻黨主席的墊腳石。
韓國瑜要選得上黨主席,需要他的岳家就是張榮味家族,透過苗栗、台中、雲嘉南,沿著海線、宮廟、農漁會等系統來幫他。所以韓國瑜不是沒有力量,只要給他適當的資源跟硬體,他就有能力透過那一套已經建構出來的人際網絡開始動員選票。在國民黨,連戰在這方面的經營比較弱,而馬英九則是忽視這個層面。韓國瑜算是國民黨這 20 年來很懂得利用地方派系選舉的人。上一個是李登輝,因為李登輝也是農委會出身的,韓國瑜是北農出身的。
國民黨的二元體系:中央菁英、地方菁英
國民黨從 1960 年代就已經慢慢在建立二元體系,這是吳乃德當年提出來的。這個理論後來被陳明通發展,而在國際學界第一個採用這個邏輯的是若林正丈。從 1960 年代開始建構的是兩群統治菁英,一個是中央級菁英,另一個是地方級菁英,這兩個階級之間有一條跨不過去的鴻溝,地方菁英最高做到縣市長,然後分到一些特許的國營事業,很難跨進中央。但是這條線大概在 80 年代開始鬆動,當時有增額立委、增額國代選舉,有一些地方菁英、省議員慢慢跳進去中央,開始跨入中央菁英的領域。
當時李登輝也開始有意去引這條線,因為李登輝需要地方菁英進入中央,以便可以在投票上打敗軍系的郝伯村、公教系的李煥、或是財經系為主的俞國華。李登輝一開始既無錢、無人又無軍隊,因此要大量的地方菁英滲透進入中央菁英。90 年代李登輝走這條體系路線,但是國民黨還是有一個上下二元關係,中央跟地方還是兩個不同的層級。也因此,為什麼過去地方派系常因爭取國民黨推薦參選喬不攏,黨主席、總統下來就喬攏了。二元體系有一個很先位的問題,為什麼地方派系要聽中央的話?
棒子跟胡蘿蔔
就是威脅跟利誘。以前的威脅是「情治單位」,現在的威脅是黨主席握有「提名權」。利誘就是「黨產」。但即便國民黨李登輝把大量的地方菁英導入中央那個團體,但是國民黨還是有上下二元關係。這個上下二元關係一直到馬英九時代結束都還在。那就是現在所說的「建制派跟草根派」問題。
韓國瑜的「庶民」菁英
韓國瑜除了拉攏地方派系之外,他也利用另一個名詞來包裝自己,就是「庶民」。那為什麼國民黨過去沒有發生過,卻是韓國瑜第一次有機會利用地方菁英打敗中央菁英呢?當時李登輝是進入中央菁英後,再利用地方菁英來制衡中央菁英,包括公教系和財經系。而韓國瑜的手法是另外一種,國民黨黨中央現在已經不掌控情治單位,又無黨產,所以現在唯一的武器就剩提名權。如果就只剩提名權的話,那韓國瑜的「庶民」菁英就可以透過滲透中央委員會跟中常會來反制吳敦義,進而有機會變成新的黨中央。韓國瑜選上黨主席,地方菁英就有機會跟中央菁英平起平坐,以往的二元界線就會完全被打掉。
2020年國民黨終於走到那個二元體系界線要被打掉的關鍵時刻。如果韓國瑜選上黨主席,很可能的是,張榮味系統的人就變成黨中央了,地方菁英就不用聽中央菁英的。馬英九、朱立倫、吳敦義、連戰、吳伯雄這些中央菁英,就不會在中央了。整體來看,韓國瑜的路線本質上跟當年李登輝在路線上有相似性,但不是政治論述上的那種相似性,是政治結構、政治動員、政治鬥爭上的相似性。
如何說服地方菁英來打敗中央?
國民黨中央菁英的力量仍不可小覷。但是如果回到國民黨黨主席選舉方式來看的話,所有黨員一人一票、票票等值。而國民黨目前的黨員結構是軍系大概佔 30~35%,公教跟社會賢達大概佔三成。那韓國瑜是眷村出身,他可能有能力動員到軍系的選票,還有地方派系的選票(也就是另外那三成),所以他有機會拿到六成。但需要注意的是,這派系之間錯綜複雜,還有交叉結盟。即便如此,韓國瑜仍是有機會在黨主席選舉上拿到過半的選票,因為他可以統整人數最多的眷村跟地方派系,而且這兩個系統在傳統上是衝突的,所以韓國瑜可能是國民黨第一次可以做出整合的人,因為韓國瑜是中和眷村出身,又待過北農。
國民黨的黨權結構會牽扯到台灣政治版圖的半壁江山。蔡英文若選上,民進黨那半邊在未來三年就是穩定了,反而是國民黨那個板塊很有機會會重洗。那如果韓國瑜選上總統,那他一定會兼黨主席,所以不論韓國瑜有沒選上總統,國民黨的權力結構會重洗,只是規模大小的問題。如果韓國瑜選上,國民黨的黨權一定會大幅變動,那如果韓國瑜沒有選上總統但選上黨主席,會因為韓國瑜手上沒有資源,所以國民黨的變動會比較小。
台灣政治版圖的半壁江山
這個問題我們以政黨智庫為切入點。美國跟國外通常比較有獨立的智庫在做這方面的研究。而民進黨沒有自己黨的智庫,國民黨則是有。民進黨是軍閥式的,四大或五大軍閥各自有基金會,然後基金會再養人才,它不是以黨為結構,是以派系為基礎。特性是任何議題都可以研究,但是會介入研究結論的產出。因此可能會導致失去獨立性、偏聽,最後誤判。
這或許也可以解釋為什麼蔡英文在執政初期用了大量的老藍男,不是小英不想用綠營的人,當民進黨的智庫沒有自己培養出一群中高階的技術人才,那只能去跟國民黨借將,就是用這群俗稱的老藍男。這是民進黨結構性的問題。
而國民黨的做法是,傳統上在學術機構是找政治大學的學術研究中心。到了 21 世紀初期黨內有一個新國家政策基金會。國民黨的問題跟民進黨不一樣,民進黨是軍閥化,民進黨只有派系性的智庫,沒有黨的智庫。國民黨是黨的智庫,但它的問題是會出現大包商小包商的問題,很多錢投進去,但最後結果都很爛。為什麼?因為很多都是研究生寫的報告。很多都是大教授收了一堆大包之後,然後分小包下去給研究生寫出來,常常分到題目至截稿只有兩三天,所以還會比大學生研究生花一個禮拜寫期末報告的品質還差。最有名的例子是,2016 年國民黨總統大選輸了 300 多萬票,後來有報紙挖出來,國民黨黨內的檢討報告委託黨內的智庫寫的,只有 6 頁。
這些問題都是結構問題,國民黨是因為現在失去政權,黨中央弱化,所以他們既有的結構很難維持住。失去黨產對他們來說是失去最後的屏障。如果以日本戰國時代來比喻,他們只剩本丸,沒有外牆,沒有護城河。所以要打進去相對容易,過去有情治、有黨產,有一層一層保護著。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吳敦義是很辛苦,他接收到的是一個被拆掉的城堡。所以吳敦義提的不分區名單受到強烈挑戰,張顯耀被拉下是史無前例的事。
韓國瑜的「贏」
對韓國瑜來說,上次朱立倫選 381 萬票,蔡英文選 689 萬票,韓國瑜只要輸 100 萬票內,他就大獲全勝了。因為國民黨從輸 300 萬到只輸 100 萬,韓國瑜可以說雖然國民黨輸了,但國民黨又起來了,大幅成長 200 萬票。像民進黨 2008 年輸了 220 萬票,但蔡英文 2012 只輸 80 萬,拉回了 140 萬,所以蔡英文在黨內很難被挑戰。因此蔡英文是在 2012 年的選舉後真的坐穩,不然之前一直面對蘇貞昌跟陳水扁的挑戰。所以韓國瑜接下來輸 100 萬票以內,他就完全有挑戰吳敦義的基礎了,而張榮味就開始成為新的黨中央了。因此, 2020 年的選舉結果會決定國民黨的未來走向,跟結構未來怎麼改變,這個結構會影響國民黨未來 10~20 年。
藍綠版圖的變動歷史
以選舉來看,過去民進黨靠中南部的票,現在國民黨想這麼做,或韓國瑜想這麼做。國民黨都以為民進黨是靠中南部的選票,其實那是 2000 年以後才變這樣的。所以如果攤開選舉地圖, 1993 年跟 1997 年直轄市長跟縣市長,台中以北的縣市,尤其是 1997 年,只要是都會選區幾乎都是民進黨的,中部跟南部都是國民黨的(彰化阮剛猛、嘉義縣李雅景、雲林縣蘇文雄),民進黨只拿台南縣市,那時桃園縣是呂秀蓮、台北縣蘇貞昌、新竹市蔡仁堅、新竹縣林光華、台中市張溫鷹、台中縣廖永來。
後來陳水扁當總統,他是台南縣出身,把民進黨扭轉成以中南部鄉村票跟台灣民族主義做結合,把民進黨導到這個方向。陳水扁在中南部有個效應,本省人台灣人出頭天,他帶來這個希望。李登輝開頭,效應發揮在陳水扁身上。所以民進黨從一開始的北部都會菁英政黨,從陳水扁開始走向中南部草根鄉村政黨。後來蔡英文在某種程度上再帶回 90 年代的政黨走向。陳水扁留下的結構被改變,很多人會不適應,所以這次才會有賴清德去接收過去的結構,草根、農漁會留下的基礎結構。因此蔡英文跟賴清德比較像是蔡英文跟陳水扁的路線之爭,所以陳水扁會去挺賴清德。因為陳水扁的觀念裡,政治就是該這樣玩,因為他是這樣成功的。
但陳水扁在台南的勢力跟賴清德的勢力是冤家。陳水扁在台南跟高雄是一邊一國連線,最有名的立委是陳亭妃,最有名的地方議員是郭信良,他們都跟賴清德不合。2014年台南市議會跑票事件,郭信良寧願讓李全敎選上議長,也不要讓賴清德的人選上議長。賴清德的派系跟陳水扁的一邊一國連線、正國會都是對頭,那為什麼陳水扁會支持賴清德。不是個人喜好,是因為陳水扁的選舉世界觀就是那樣。
如果時間拉長來看,台灣的總統選舉都是都會跟鄉村的對決?
是政黨的發展。政黨的政治訴求吸引核心選民,政黨形象跟核心的政策要往哪裡訴求。像現在台灣喜歡用南北來分,但是這樣太簡化,鄉村都會的差別會跟資源分配有關。總統大選,根據目前學術機構中研院或是政大做出來的統計回歸分析,真正有意義的因素是「中國政策」,中國排名第一。更簡單的說法就是你支不支持九二共識,在總統大選真正的爭論是中國因素。數據裡面用性別、教育、收入等各種變因下去作為迴歸分析,只有兩個因素有影響台灣總統大選的走向,一個是省籍,一個是你對中國政策的態度。台灣兩黨並沒有用性別去做出明顯切割。美國有,就是同婚跟墮胎,這兩個議題下去會讓女性大量倒向民主黨,男性倒向共和黨。
不出來投票的人是都市比較多?
2012 年以後總統大選投票率變低。1996 年到 2008 年總共投了四次選舉,那四次總統跟立委是分開投的,2012年之後總統跟立委一起選才開始出現垂直整合。立委差一票真的就是差一票,立委就會認真去拉票,順便拉總統。一點點選舉制度的改變會造成結果的不一樣,以前是總統動員總統的,立委動員立委的,現在就變成是總統立委垂直性整合。這是好事還壞事?以增加投票率還講是好事,但這會造成,原本總統跟立委是互相制衡的東西,但台灣把它變成一起投票變成一種依偎效應,等於是綁架投票、合併投票,所以總統大選的地方效應就很重要,或者是地方選舉變成總統效應。地方議題相對會被弱化,統獨議題相對被強化,這是一個政治價值的抉擇。
以美國為例,美國有期中選舉,眾議員的任期為兩年,每兩年全部改選一次,而參議員任期是六年,每兩年改選大約三分之一的議員。美國參議院是一州出兩個代表,不管大小州都一樣,所以就必成在參議院的投票中,大小州一視同仁,不會因為人口多聲音就比較大。但是眾議員就不一樣,眾議員是 435 席,每個州分幾席就是根據每十年的人口普查來決定這一州會有幾席。那參議員會不會一個州通常是共和黨民主黨各一個?不一定,像夏威夷州就通通都是民主黨,阿拉巴馬州、德州就兩個都是共和黨。
而台灣自從廢了國民大會之後,虛級化監察委員,三個國會變成一國會。現在台灣又把總統跟立委綁在一起,兩個權力互相制衡的機構會用同一次的民意起伏來決定。那如果都會區總統投票率低,小英又是以都會區支持率比較高,這樣可能會對小英的選情不利。都會是一個投票率起伏比較大的地方,蔡英文選民結構優勢的地方是 20~29 歲,但這是投票率最低的區間。或者是跟天氣有關,一般是天氣好出來投,天氣不好不出來投。年輕人剛好相反,天氣好出去玩,天氣不好在家就乾脆去投票。這會對 2020 立委是關鍵,而總統的差別就是國民黨是否能把差距壓在一百萬票以內,大概是7~8%,那就是國民黨有 600 萬票,大約四分之一的台灣人口,但以整體人口結構來看,可能達一半。
宋楚瑜攪局?
他大概會有 6% 左右,如果好一點大概是 8~12%。8% 是比較可能的。但如果選舉開始打焦土戰,宋楚瑜會被棄保。如果像是上次朱立倫那次,藍營覺得都沒差,就依照自己喜好來選。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宋楚瑜要拖到那麼晚才宣布參選,因為他要確定這次不會打焦土戰,那他出來才有辦法去撿中間,因為每次打焦土戰,他就會被棄保,就是 3~4%。他自己知道,他一定要這樣玩。他自己不會贏,沒有機會。他的政治算計跟一般情況不一樣。
以綠營的角度,宋楚瑜的參選有可能會拉到韓國瑜的票嗎?
從兩組人參選和三組人參選的民調來看,宋楚瑜參戰後,蔡英文支持度減少的比例幾乎和韓國瑜一樣,兩邊大概都會掉 2~3%。宋楚瑜跟馬英九和連戰不合是路人皆知的,宋楚瑜也不太需要去跟國民黨做切割。那宋楚瑜為什麼會吃到綠的票?淺綠的票不一定是喜歡小英或是陳水扁,可能只是不喜歡國民黨,他只要覺得宋楚瑜不是國民黨,宋楚瑜看起來還順眼,就會投宋楚瑜。宋楚瑜跟新黨不一樣,宋楚瑜可以跨過濁水溪,他對地方樁腳都有影響力。新黨連大安溪都跨不過去。大安溪、濁水溪、高屏溪,台北就是淡水河、新店溪。嚴格來看,只能在台北盆地,好一點的時候在桃園眷村還可以,現在也不行了。新黨其實是離島型,在金馬才真正有影響力。
總統大選相對比較穩定,天險在 100 萬的差距。比較有趣的是國會選舉,以及國民黨選後會怎麼重組,還有民眾黨、時代力量,政治版圖怎麼重組,一定會重組的。宋楚瑜一定不玩了,這是最後一次了,終局之戰了。如果柯文哲 2024 出來,宋楚瑜也不會再出來了,太老了。重點是他身邊的老臣劉文雄、秦金生都過世了。劉文雄是因為身體不好?不,是身體太好,一直被派去跑場子喝酒,有一次酒醉嘔吐窒息引發心肌梗塞過世。所以他是身體太好,所以一直被叫去應酬,俗稱的武場。宋楚瑜差那麼一點。
韓國瑜團隊中張榮味影響力或資源大嗎?
張榮味是區域性實力,只有在特定幾個區域有影響力,主要是雲林、彰化,而台中這邊是結盟。他的直營店很少都是加盟店,但張家的本店很大。韓國瑜現在在鄉村,雲嘉南是透過張榮味系統、農林水利會系統動員。花蓮則是傅崑萁系統。
朱立倫、侯友宜目前似乎不太樂意跟韓國瑜互動?
因為利益衝突。侯友宜有在想要選下一次黨主席,四年之後有想要選大位或副手,他不想跟爭議人物站一起。所以 2020 韓國瑜選得如何就跟侯友宜的未來很有關係,韓國瑜選得好很接近,國民黨可能會再給韓國瑜一次機會,侯友宜可能就沒有機會或是當副手。那如果韓國瑜敗的很慘,侯友宜可能就會有機會了,好歹侯友宜也是新北市長,一方之霸。加上侯友宜目前在新北主政沒有什麼大爆點。
不過韓國瑜是史上第一個美國不信任的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之前出訪取消,是因為韓國瑜答不出美國的問題。國民黨從 2016 年以後跟北美的溝通管道都沒在經營了,只到朱立倫時代,洪秀柱就沒了。國民黨過去操作成親美政權、美國信任的對象,國民黨過去把民進黨定位成中美兩邊的 trouble maker,民進黨都在冒險,只有國民黨可以取得北京跟華府的信賴。那現在反而是民進黨跟北京斷線,跟華府持續保持連線,加上現在美中鬧翻,現在徹底變成一個親美政權。國民黨跟美國斷線後,現就變成是一個親中政權。
中華民國在 1949 年之後就變成美國與中國之間的一個戰略緩衝,而國民黨當時跟兩邊都有默契,所以可以一直站在中間,就會有它的正當性。1979 ~ 2016 年之間一種有默契的共管台灣海峽,這是一個檯面下的產物。但 2016 之後國民黨都沒在經營美國的線,加上現在美國跟中國鬧翻了,讓美國對於吳敦義或韓國瑜抱持很大的疑慮,這是很諷刺的。馬英九時代美國跟國民黨中間的管道,維基解密有爆出來,就是朱立倫跟胡志強。而韓國瑜上次去美國是去僑胞那邊募款,想見的人都沒有見到。而現在正值美中不合,也很難說是站在兩國中間。所以國民黨現在很明顯已經選邊了,只是嘴巴上不敢說。
選後中國可能會對台灣⋯⋯?
中國一直沒打台灣,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中國覺得台灣島內有一股親中的力量,所以它覺得有機會可以透過政治操作拿下台灣,它就不會打台灣,因為奪取成本較低,事後治理成本也比較低。還有國際因素需要考量,因為出兵會影響東亞的地緣政治,因此結果可能會比較複雜。因為台灣有這一股力量讓中共覺得可以透操作選舉來控制台灣,而非以武力。中國連在香港都不敢明顯用強硬的方式。
如果中國對台灣要採取強硬的方式,他可以打一個外島,一個無人的外島,例如太平島或是金馬附近的島,這算是宣戰?不算,因為沒有簽過和平協議。但是動作上算是宣戰。然後台股會暴跌三四百點,可能會造成台灣社會恐慌。不過這麼做會導致東亞整個區域情勢的改變。如果台灣的政治情勢演變讓中國感到失望,中國可能會採取這樣的方式。先打一個外島看看,就逼著台灣要以公投來決定是否要簽和平協議,要澄清這樣的問題。
不過中國這樣做,可能也會幫倒忙,情勢往中國預計的反向走。如果台灣一直有一個制衡獨立的力量,以建國的角度來看是一個阻力,但以和平的角度來看可能是一個助力,因為讓中國會一直有一個想像。現在處理對台事務的是國台辦,而不是解放軍,這是兩個不一樣的概念,以國台辦為主表示中國還想和平統一,如果對台事務全部都是解放軍在處理,那就是武力統一。那為什麼現在還是國台辦?因為中國認為時間還是站在中國那一邊。
這次選舉是親中親美、城市鄉村交錯。親中親美本身是外部因素,但滲透到內部。台灣、南韓、以色列這三個國家在每次大選舉,戰略議題都會是主要議題,其他都會變成次要議題。以後台灣選舉也都避不開這個議題,會在這個軸線上打轉,即便內部有內部的脈絡,外部大方向都還是戰略考量。
所以,這場選舉怪異嗎?但可以確定的是,它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