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法庭在昨(12)日一口氣公布三件具爭議的釋憲案。包含農田水利會改制為「公務機關」是否違憲、農田水利用地照舊使用未予以補償是否違憲、健保資料庫提供目的外利用是否違憲等三大案件。憲法法庭宣判,農田水利會改制為公務機關屬合憲;至於人民提供之農田水利用地,應予以適當補償;健保資料庫相關爭議,則是部分違憲,並應於三年內完成修法。
農田水利會改制合憲 使用私人土地為「水路」應予以補償
民進黨於 2017 年開始推動農田水利會改制為行政機關、會長改由中央政府派任,並於 2018 年三讀通過《農田水利會組織通則》修正草案,農田水利會正式改制為行政機關。也因而農田水利會人員必須嚴守行政中立,針對公務人員之倫理與懲戒規範亦有適用。
國民黨反對上述改制,本次釋憲案也是由國民黨籍立委費鴻泰等人提起。他們認為民進黨有意破壞農田水利會的自治傳統,指控民進黨想藉此掌握地方派系,獲取政黨私利。不過,這樣的說法或許也正好映照出,國民黨長期透過農會系統控制地方派系,藉此獲得長期執政的優勢。農田水利會改制之後,除非國民黨重回中央執政,否則就難以透過農田水利會掌握地方要角、分派地方利益。
憲法法庭對此爭議表示,相關爭議條文並未違背法律明確性,尤其沒有侵害到人民結社自由,以及人民財產權,因而宣告農田水利會改制相關規定,均屬合憲。本案涉及結社自由權的認定,也就是說,農民組成農田水利會,是否享有結社自由,而不受到國家公權力的侵害?
大法官認為,結社自由保障的是人民依據私法(例如:民法)成立各種團體,參與團體之運作與活動,例如組成公民團體進行倡議。但是,農田水利會乃是依據法律所設置的「公法人」,並非單純私人間的社團運作,因而不受到結社自由之保障。立法者決定將農田水利會改制,並未侵害結社自由。
公法與私法的區分
公法與私法的區別相當複雜且難以一概而論。
最簡單的說法是,如果涉及到公權力運作者為公法,像是:若人民違規停車,國家公權力可依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處罰人民,《道交條例》為公法。
至於私法,則是涉及私人之間的法律關係。像是到商店買飲料,涉及到《民法》所規定的買賣契約,不涉及公權力的行使,故而《民法》乃是私法。
另外,在各地農田或有將私人土地長期作為渠水通道(水路)使用,使得私人土地長期受到一定程度影響,是否應該予以土地所有權人適當補償?大法官認為,財產權的行使一定程度上須符合公共利益,但是對於個人財產權的影響,如已經達成「特別犧牲」的程度,就應依法徵收並給予補償。
(完整判決內容請見:司法院憲法法庭網站)
健保資料庫部分違憲 立法者應三年內修法因應
健保資料庫的爭議在於,所有病人在沒有受到事前告知,而且事後也無法退出的情況下,允許健保資料庫進行學術研究,是否侵害人民隱私權?不過亦有論者指出,該健保資料庫已經進行去識別化,並未嚴重侵害人民隱私權,而且資料庫的使用涉及公共衛生之公益,不宜輕易禁止該資料庫的合理使用。
(相關報導:健保資料庫釋憲案:隱私權保護與醫療公益的拉扯 )
憲法法庭針對健保資料庫一案認為,從個人資料保護法等相關法規綜合來看,欠缺個人資料保護之獨立監督機制,對個人資訊隱私權之保障不足,相關機關應在三年內制定配套措施,以完整保障人民之資訊隱私權。
另外,針對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就個人健康資料,以資料庫儲存、處理、傳送,以及對外提供利用之目的、範圍、申請要件、誰可以來申請使用、監督防護機制等規範,欠缺明確法律依據與規定,必須在三年內修法因應。
憲法法庭還說,針對健保資料庫提供資料給公務機關或學術單位進行使用,卻沒有賦予人民得以請求停止利用等相關規定,已經違背憲法保障的資訊隱私權。相關機關必須於三年內制定法律,明確賦予人民請求停止利用其健保資料的權利。
(完整判決請見:司法院憲法法庭網站)
參考資料:
司法院臉書
pourquoi more
報呱相關健保資料庫釋憲案:隱私權保護與醫療公益的拉扯
健保資料庫的隱私權爭議即將在 4 月 26 日進行憲法法庭辯論。台權會等公民團體認為,民眾使用健保就醫,個人醫療資訊均被健保資料庫記錄,並提供給學術界作為研究使用。卻不允許個人基於意願,退出健保資料庫,有害個人隱私。但醫療學術界指出,資料庫已經去識別化,申請使用資料的程序嚴謹,如果阻斷學術使用,有害全體公益。
麥聊‧ April 24,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