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成員國國防部長於本週三、四(10 月 12-13 日)在布魯塞爾會議,在此之前,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召開記者會表示,北約已與盟國及工業界展開對話,試圖解決武器儲備和製造問題。史托騰柏格在記者會上表示,為了持續支援烏克蘭,各國防長將決定減少各國的武器庫存,但各國也必須保持保身的武力,因此提高武器生產有其必要。
德法合資的武器製造商奈克斯特系統公司(Nexter)總裁夏穆西(Nicolas Chamussy)表示,目前國防工業的製造能力是為和平時期的防禦而設計,現在要因應戰時歐盟的武器需求,必須巨幅增產。他並且補充說,目前歐盟的火砲需求很大。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指出,歐洲安全防禦的需求增高是全球趨勢的一部分。2014 年俄羅斯兼併克里米亞之後,全球的軍備支出都逐漸增加,至今全球國防支出總額已經超過兩兆美元。
然而可惜的是,誠如歐盟執委會主委范德賴恩在 9 月發表的咨文中所言,中東歐國家及波羅的海三國長久以來一直警告俄羅斯的危險,歐盟卻沒有聽取建議,以至於現在國防工業無法因應當前極大的需求。自 2 月戰爭爆發以來,歐盟國家已承諾投入超過 2,300 億歐元,要將歐盟武器庫現代化。
這大量資金投入不單純因為俄羅斯掀起戰爭,也因為許多歐洲國家意識到,要保衛自己的邊界,不能繼續在軍事上依賴美國,或者說,不能繼續依賴美國強大的國防工業。現在歐洲面臨的問題如烏克蘭境內的戰爭,俄羅斯的核武威脅,波羅的海天然氣管道爆炸等等,在在說明這些衝突與威脅屬於歐洲本地。
歐洲防衛署(EDA)表示,美國敦促歐盟強化自身武力,因為「美國可能很快就得全力投入亞太地區,將無法再支持歐洲」。
法國總統馬克宏是歐洲「戰略自治」概念的倡議者,現在也呼籲要發展「戰爭經濟」。然而歐洲各國的國防工業狀況不同,並非每個國家都有法國這樣高度成熟的軍事產業。這當中最糟糕的可能是德國。慕尼黑經濟智庫衣佛研究所(Ifo Institute)指出,德國有將近一半的製造業仰賴中國的供應。擁有武器製造子公司的瑞典紳寶集團(Saab)則說,他們和中國沒有關係,使用的是台積電製造的精密晶片。
參考新聞來源:
2022/10/11 Politico EU(政客雜誌歐盟版) Why Europe’s defense industry can’t keep up
2022/10/11 Deutsche Welle(德國之聲) NATO chief: Russia's strikes in Ukraine are 'sign of weakness'
2022/10/11 Reuters(路透社) European weapons manufacturers scramble to adapt to wartime 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