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在 11 月 2~3 日發射了共約 31 枚飛彈,其中包含跨越海上分界線「北方界線(NLL)」掉落在靠近韓國的公海上的短程彈道飛彈(SRBM),以及未發射成功的洲際彈道飛彈「火星 17」。雖然北韓曾經往北方界線南方發射岸防炮和火箭炮,但發射彈道飛彈這是第一次。另外,2 日北韓也朝向北方界線附近劃設的海上軍事緩衝區發射了約 100 枚的炮彈。受到北韓挑釁導致安全威脅上升,韓國軍方也宣布美韓空軍聯合軍演將延長。日美韓計劃在 11 月中旬舉行三邊領袖峰會。

一天發射20多枚飛彈

根據韓國聯合參謀本部,北韓在 10 個多小時內分 4 次發射飛彈。

北韓在早上 6 點 51 分(以下皆為當地時間,台灣時間則倒推一小時)左右,從西部平安北道的定州和枇峴往朝鮮半島西側的黃海發射了 4 枚短程彈道飛彈。2 小時後,8 點 51 分左右從東部江原道的元山往朝鮮半島東側的日本海上發射 3 枚短程彈道飛彈,其中 1 枚跨越了北方界線朝著韓國在日本海上的離島——鬱陵島,最後掉落在北方界線以南 26 公里,韓國東北部江原道束草以東 57 公里,鬱陵島西北方 167 公里,距離韓國領海僅 30 公里的海上。這是在朝鮮半島分裂後,首次北韓彈道飛彈跨越北方界線掉落在韓國領海附近。

鬱陵島位置(圖/wiki/點圖放大)

9 點 12 分左右分別又從東部咸鏡南道、平安南道、南部黃海南道往日本海發射了約 10 枚的短程彈道飛彈和地對空飛彈等。下午 4 點半到 5 點 10 分左右再從上述位置往日本海發射了 6 枚地對空飛彈。

北韓先前在 6 月 5 日曾發射了 8 枚短程彈道飛彈,但一天之內發射約 25 枚飛彈這次是首次。混合不同類型的飛彈發射,會更難被探測、追蹤和攔截。

另外,北韓在下午 1 點 27 分左右從南部的江原道朝向日本海上北方界線北側的緩衝區發射了約 100 發的砲彈。砲擊緩衝區違反了南北韓軍事協議,因此韓國軍方也發出警告要求北韓立即停止行動。

A(藍):聯合國軍司令部1953年創建的北方界線。
B(紅):朝鮮政府1999年宣布的「南方警戒線」。
/Amble, 玖巧仔 and Tomchen1989/wiki/CC BY-SA 3.0/點圖放大)

韓國軍方已經提高警戒。韓國空軍為對抗北韓發射飛彈,在北方界線以北的公海上「以北韓飛彈落點相應的距離」,回敬兩枚長程空對地飛彈和 1 枚導引炸彈

而這也是韓國軍方首次射擊北方界線以北區域。尹錫悅總統在當天召開的緊急國家安全保障會議(NSC)上,對於北韓朝北方界線以南發射彈道飛彈,憤而表明這是「實質的領土侵犯」,並指示政府、軍方要嚴正以對。在韓國為大規模踩踏事件哀悼期間,北韓此舉引起韓國政府激烈反彈,稱這是北韓政權違反人類道德和人道主義的真實表現。

據韓國媒體報導,鬱陵島首次發出了空襲警報,警報聲響起,一些居民被疏散到地下設施。電視上除了有警報聲還搭配大型字幕一起顯示,在一般民眾之間也引起了緊張。

有許多觀點認為,北韓在美韓聯合軍演期間以正面對抗的形式進行的這次挑釁行為,是北韓對戰術核武的實際應用充滿信心。北韓的朝鮮勞動黨書記朴正天在 11 月 2 日凌晨的談話中,不僅譴責美韓軍演,語帶威脅說「將會付出最慘痛的代價」,還使用了會讓人聯想到「核武」的用詞說「將執行朝鮮武力特殊手段的戰略性使命」。

韓國梨花女子大學的朴元坤教授指出「這是和以往不同等級的嚴重威脅」。他認為北韓「在中國共產黨大會期間也挑釁,也不考慮因為大規模踩踏事件而傷心的韓國輿論。他們想在升高緊張局勢後進行核子試爆,以取得實際上的擁核國地位。」

另一方面,軍事消息人士指出「會不會是因為每次美韓軍演(北韓)都要處於負擔很重的警戒狀態,以至於引起他們的反彈。」這位消息人士也說「光是要開著雷達就會消耗大量的電力。這對缺乏電力的北韓來說是一個沈重的負擔。」

隔日再射6枚

根據韓國聯合參謀本部,北韓 3 日上午 7 點 40 分左右,從平壤朝向日本海發射了洲際彈道飛彈(ICBM)。最大高度約 1920 公里,飛行距離約 760 公里,最高速度為 15 馬赫(音速的 15 倍)。韓國軍方認為這枚飛彈是新型的 ICBM「火星 17」。該枚飛彈雖然有進行到分離推進器,但在那之後彈頭不正常飛行,最後推估墜落在日本海上。北韓接著在上午 8 點 39 分左右從西部的平安南道朝日本海發射 2 枚短程彈道飛彈。

受到北韓接連發射飛彈的軍事挑釁,造成安全威脅升高的情況下,韓國空軍 3 日宣布,決定延長原訂於 4 日結束的美韓空軍聯合軍演「警戒風暴(Vigilant Storm)」,美國和韓國一致認同有必要展現美韓同盟堅固的防衛態勢。

這場軍演在 10 月 31 日開始實施。投入了約 240 架戰機,這也是美國最先進匿蹤戰機 F-35B 首次部署到韓國的基地。澳洲空軍也出動了一架空中加油機。

美軍F-35B為聯合軍演降落在韓國群山基地。 (圖/Twitter @USMC)

對此,朴正天 3 日晚間再透過《朝中社》發表談話,他譴責延長軍演是一個「非常危險且錯誤的選擇」,聲稱美國和韓國不負責任的決定將把現在的情況推往無法控制的局面,並威脅「美國和南朝鮮(韓國)將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無法挽回的嚴重錯誤。」並在晚上 9 點 35~49 分左右再陸續從西部黃海道發射 3 枚短程彈道飛彈。晚上 11 點 28 分左右又朝日本海發射約 80 發炮彈。

北韓的目的

熟悉北韓局勢的韓國龍谷大學教授李相哲在 3 日早上接受日本富士電視台節目連線採訪,對於北韓在 3 日又朝日本海方向發射了飛彈,提出了 3 個可能的原因。

李相哲說「當然這對抗美韓軍演的意味很大,但還有其他 3 個可能的原因。」他指出「大約一週前,美國國防部發佈了《2022 年核態勢報告》,當中提到如果北韓使用核武,將不存在任何金氏王朝能活下去的劇本,這可能是導致他們失去理性的原因之一。」接著他提到「還有一個是因為美國和韓國沒有顯示出會改變北韓政策的跡象,此舉意在迫使美韓改變政策。第 3 個是在韓國有發生反對軍演的示威抗議,所以也有動搖韓國國內輿論的目的,他們可能繼續這樣做,直到明天(11/4)演習結束。」(採訪當時韓國軍方尚未宣布延長軍演)

一天就花掉一整年進口稻米的錢

根據《自由亞洲電台》美國智庫蘭德公司的北韓專家貝內特(Bruce Bennett)高級研究員表示,北韓 2 日發射了 25 枚造價約 200~300 萬美元的短程彈道飛彈,總費用估計從 5,000 萬美元到最高 7,500 萬美元。

貝內特指出「比起每發要 1,000~1,500 萬美元的中程飛彈,北韓選擇了便宜的短程飛彈。」並且他也提到這次北韓發射的短程飛彈沒有被稱作「北韓版伊斯坎德爾飛彈」的 KN23 那樣的威力。

據《自由亞洲電台》指出 7,000 萬美元這個金額可以進口北韓 1 個月的必需品,「北韓 8 月從中國進口貨物的規模在 7,154 萬美元,9 月是 9,007 萬美元」。

這個金額也相當於疫情前北韓一整年從中國進口的稻米總額。北韓今年 7 月進口了相當於 515 萬美元的稻米(1萬噸),這是過去 2 年 10 個月以來最大規模。美國農業部上個月的報告預測北韓今年的稻米產量為 136 萬噸,也是自 1994 年嚴重飢荒「苦難行軍」以來的低產量。

美國保衛民主基金會(FDD)高級研究員麥克斯韋(David Maxwell)指出「北韓政權將居民的福利擺在後面,只把巨額資金傾注於發射飛彈和增強軍事能力。」

北韓180架軍機

《韓聯社》報導根據韓國聯合參謀本部,今天上午 11 點至下午 3 點左右識別到約 180 架北韓軍機的行蹤,韓國空軍緊急出動 80 多架軍機應對。

北韓軍機出現在戰術行動線(TAL)以北內陸及朝鮮半島東側的日本海和西側的黃海上等多個空域。

韓國空軍隨即出動包含最先進的匿蹤戰機 F-35A 等約 80 架軍機應對。與美國進行「警戒風暴」大規模聯合空中軍演的約 240 架軍機按計劃進行訓練也維持防禦狀態。

聯合參謀本部表示「韓美會在緊密合作下,密切關注北韓軍方動向,並為更多的挑釁行為維持堅定的對應態勢。」

另外,根據《共同社》報導,針對北韓問題,日美韓正在協調在 11 月中旬舉行三邊領袖峰會。

參考新聞連結:
2022/11/02 聯合ニュース 北朝鮮 20発以上のミサイル発射・約100発砲撃
2022/11/02 時事 韓国攻撃の一歩手前 「戦術核実用化」で自信か―北朝鮮
2022/11/03 聯合ニュース 北朝鮮 午後にも弾道ミサイル3発=韓米訓練の延長に反発か
2022/11/03 共同 米韓空軍の合同訓練、期間延長 北朝鮮の軍事挑発受け
2022/11/03 聯合ニュース 北朝鮮が韓米合同訓練の延長を非難 「取り返しのつかない過ち」
2022/11/03 スポニチ 李相哲教授 北朝鮮がミサイル連発するワケ「米韓軍事訓練に対抗するほかに3つの理由があると考えられる」
2022/11/03 朝鮮日報 「北朝鮮、ミサイル発射に一日で100億円使った」…1年間のコメ輸入額に相当
2022/11/04 聯合ニュース 北朝鮮軍用機約180の航跡確認 韓国軍が約80機を緊急発進
2022/11/04 共同 今月中旬に日米韓首脳会談開催で調整

編輯推薦

擺脫中國世界觀 台灣前進太平洋的挑戰 

台灣總統賴清德先前訪問太平洋島國,並過境夏威夷、關島,美媒《外交家》(The Diplomat)指出,這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外交策略,代表台灣政府嘗試融入太平洋國家。

January 4, 2025

2024年假訊息、假帳號暴增 國安局揭露中共認知作戰手段

國安局今(3)日發布「2024 年中共爭訊傳散態樣分析」報告,指出近年中共持續利用複合手法,對台灣散播「疑美」、「疑軍」、「疑賴」論等爭議訊息,企圖削弱民眾對政府信心、升高社會對立氛圍。尤其 2024 年中共在各大平台創建的「假帳號」,以及散佈之「爭議訊息」數量,皆出現成長。

January 3, 2025


展望2025 美智庫:台海潛在風險大增

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日前刊出 2025 展望報告,並回顧 2024 年中國在習近平的高壓統治下,黨政權至高無上。雖然表面看似平靜,但實際上卻面臨眾多內部問題,包括經濟、社會衝突、地緣政治緊張、美國高科技制裁。

January 2, 2025


天文台也要軍民兩用?中國發展太空霸權背後的圖謀

兩名中國太空人 12 月 24 日出艙任務在太空行走 9 小時,打破美國在 2001 年保持的 8 小時 56 分鐘紀錄,這是中國野心勃勃太空計畫的最新里程碑,其背後的用意是透過競逐太空來按照自己的設計重塑國際秩序。

January 1, 2025

customplayer-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