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媒體指出,中國科技企業華為逐漸放棄歐洲市場,轉向中國國內市場,背後原因與商業關係不大,而是政治。

接受 Politico 訪問的二十多名現任及離職華為員工表示,歐洲一度被華為認為是最具戰略意義的市場,但來自華府的政治壓力愈來愈大,華為在歐洲普遍不受待見,現在不得不將業務重點放回中國,在歐洲只經營德國、西班牙和匈牙利三個還對華為友善的市場。

今年 7 月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華為深圳總部演講時,說明華為當前面對的三重挑戰:來自華府的敵意、疫情大流行、烏克蘭戰爭,這些事件顛覆全球供應鏈,使歐洲比以往更加憂慮依賴中國的後果。

Politico 指出,任正非的演講並不公開,但其演講稿外流為 Politico 取得。講稿中除了指出三重挑戰,還露骨表明華為在 2022 年面對的情況與 2019 年大不相同,「未來不會比較光明」,過去華為懷抱「全球化理想,努力為全人類服務,我們今天的理想是什麼?生存!」

Politico 報導指出,美國對華為的戒心早在歐巴馬總統任內就已開始,但在川普時代「達到颶風強度」:2019 年華為受到美國制裁,任正非之女華為財務長孟晚舟也在加拿大被逮補(2021 年釋放返回中國)。華府施壓之下,歐洲各國對華為提高警覺,迫使華為縮小事業版圖。現在華為將歐洲市場分為兩塊,西歐鎖定德國,並將總部設在德國杜賽道夫市(Düsseldorf),東歐及北歐則以華沙為營運中心。

任正非之女華為財務長孟晚舟(左2,穿黑衣、腳踝帶電子裝置)2018 年在加拿大被逮補,2021 年獲釋返回中國
圖/David Molko @molkoreports/Twitter

專精電信領域的丹麥史傳德顧問公司(Strand Consult)2020 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其調查的 31 個歐洲國家當中,有 15 個國家超過半數的 4G RAN 設備來自中國供應商。在那之後,許多國家收緊管制,要求網路業者逐步淘汰或至少限制使用「高風險供應商」的服務。所謂「高風險供應商」,通常指的就是華為。

市場研究機構 Dell’Oro 的 2022 年第二季度最新數據顯示,在網路服務市佔率方面,Ericsson 為 41%,華為 28%,Nokia 佔 27%,這包括 3G、4G 和 5G 基地台和天線的新銷售數字。這裡已經明顯可見華為正在失去市場。至於 5G RAN,Dell'Oro 估計華為在歐洲的市佔率為 22%,Ericsson 佔 42%,Nokia 則佔 32%。

儘管如此,華為畢竟還能保有德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的市場。這三國對於「高風險供應商」反應和執行相關措施都很遲緩。

參考新聞來源:
2022/11/23 ​   ​Politico EU(政客雜誌歐洲版)​ ​   How Washington chased Huawei out of Europe

編輯推薦

擺脫中國世界觀 台灣前進太平洋的挑戰 

台灣總統賴清德先前訪問太平洋島國,並過境夏威夷、關島,美媒《外交家》(The Diplomat)指出,這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外交策略,代表台灣政府嘗試融入太平洋國家。

January 4, 2025

2024年假訊息、假帳號暴增 國安局揭露中共認知作戰手段

國安局今(3)日發布「2024 年中共爭訊傳散態樣分析」報告,指出近年中共持續利用複合手法,對台灣散播「疑美」、「疑軍」、「疑賴」論等爭議訊息,企圖削弱民眾對政府信心、升高社會對立氛圍。尤其 2024 年中共在各大平台創建的「假帳號」,以及散佈之「爭議訊息」數量,皆出現成長。

January 3, 2025


展望2025 美智庫:台海潛在風險大增

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日前刊出 2025 展望報告,並回顧 2024 年中國在習近平的高壓統治下,黨政權至高無上。雖然表面看似平靜,但實際上卻面臨眾多內部問題,包括經濟、社會衝突、地緣政治緊張、美國高科技制裁。

January 2, 2025


天文台也要軍民兩用?中國發展太空霸權背後的圖謀

兩名中國太空人 12 月 24 日出艙任務在太空行走 9 小時,打破美國在 2001 年保持的 8 小時 56 分鐘紀錄,這是中國野心勃勃太空計畫的最新里程碑,其背後的用意是透過競逐太空來按照自己的設計重塑國際秩序。

January 1, 2025

customplayer-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