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三(11 月 30 日),德國聯邦議會通過決議,確認 1930 年代烏克蘭大饑荒為種族滅絕。當時在史達林高壓統治下的蘇聯,造成了這場歷史上的悲劇,死傷超過 400 萬名烏克蘭人。
俄國外交部週四回應,德國此項承認意味著妖魔化俄羅斯,是支持烏克蘭當局極端的民族主義、納粹和恐俄勢力,並讓烏克蘭人與俄羅斯人對立。
- 烏克蘭大饑荒(Holodomor)發生於 1932 年至 1933 年間,當時蘇聯的領導人史達林(Stalin),派遣警察至當時在烏克蘭集體公社中,沒收所有存放的穀物、牲畜以及播種所需的種籽。此一決策造成當時數百萬人死亡,遭到傷害的種族除烏克蘭人,尚有哈薩克人、伏爾加地區(Volga)德國人等,都是蘇聯時期大饑荒的受害者。
- 因此,Holodomor 取自「餓死」的意涵,後來便成做稱呼這段歷史悲劇的專有名詞。
獨裁殘酷的執政者 空前絕後的歷史慘劇
決議指出,大飢荒中造成人民飢餓的原因,並非源於當年作物歉收,而應由史達林領導的蘇聯政府對這段歷史負責。同時也補充,史達林對所有關於烏克蘭的事物都深感懷疑,而當時烏克蘭全境都被飢荒及鎮壓的籠罩,而非僅限於糧食生產地區。
- 這項決議在烏克蘭大饑荒 90 週年紀念後的幾天舉辦,由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領銜的執政聯盟,和主要反對黨提交給聯邦議院。經由烏克蘭駐德國大使參與辯論,在德國立法者舉手投票後通過。
德國執政黨之一綠黨的議員瓦格納(Robin Wagener)表示,克林姆林宮是輸出恐懼的源頭,當時的獨裁者做出殘忍的決策,並以武力推動集體化,因此造成飢荒發生。除此之外,蘇聯以飢餓侵蝕生命,也是針對烏克蘭國家認同、文化及語言的政治壓迫。
直面歷史傷痕的德國 堅持重演歷史錯誤的俄羅斯
聯邦議場其餘議員表示,今日的俄烏戰爭,代表著俄羅斯仍在重蹈覆徹。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則認為,德國議會向世界釋出一項重要的訊號,即俄羅斯的復仇主義無法成功改寫歷史。
德國提出的報告中,指出烏克蘭大饑荒發生在歐洲大規模侵害人權的階段,同時包括納粹的大屠殺、戰爭罪行,以及東德種族主義的殲滅行為。立法者藉此表示德國無意迴避、淡化歷史,並從自己的過去中承擔起特殊的責任,有義務讓世界明白侵略人權的罪行,並展開復原工作。
- 僅管這項認定不具強制力,也不要求政府採取行動,仍為一項重要的宣示。因此,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仍感謝立法者對這項決議的肯定。
儘管學術界對於飢荒是否符合「種族滅絕」仍在討論,但不可否認的,確實有 4 百萬人口在烏克蘭土地上,因人為因素無辜死去。這段痛苦的歷史記憶,深深印刻在烏克蘭人心中,成為對蘇俄難以抹除的仇恨。
- 11 月 23 日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也直言,將當今烏克蘭人民的痛苦,與 1930 年代由史達林造成的大屠殺有關。教宗表示,烏克蘭人民今日仍受到「侵略的折磨」。教宗並邀請世界一同為這場種族滅絕的受害者,以及現正遭受侵略的人民祈禱。
參考新聞連結:
2022/11/23 apnews Pope links plight of Ukrainians today to Stalin’s ‘genocide’
2022/11/30 DW Germany declares Ukraine's Holodomor famine a genocide
2022/12/01 apnews German parliament labels 1930s Ukraine famine as genoc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