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柏廷】「獨裁統治者崩殂」到「前國家元首逝世」

蔡英文哀悼李登輝

近日,李登輝溘然長逝的消息釋出後,引發臺灣社會各界震撼。

臺灣的「總統逝世」,李登輝並非第一人,其實「總統逝世」始為蔣介石,後為蔣經國到今日李登輝,只是,同樣是「總統逝世」,三人逝世後的現象卻有所不同,或許,吾人可以從歷史脈絡中,可以看到一些蛛絲馬跡。

回顧戰後臺灣史,國民黨政權長期凍結憲法與實施戒嚴,使 1950 年復行視事的蔣介石能「吳三連(吾三連)」、「于右任(余又任)」、「趙麗蓮(照例連)」,當 25 年之久的總統,直到 1975 年蔣介石於 89 歲過世,報紙以「世界的偉人」、「民主的舵手」、「自由的燈塔」評價他,甚至用帝王死去用詞「崩殂」來描述蔣介石死亡,除此之外,全民披麻帶孝沿路哀悼蔣介石,形成「偉人崩殂」的美好現象。

而透過毫無民意基礎的萬年國會,當選兩屆總統的蔣經國於 1988 年死去,當時國民黨政權掌握的老三台(中視、華視、台視),透過全國電視「全黑白」表示對蔣經國逝世的不捨外,甚至透過特別節目來彰顯蔣經國的偉大,此舉更反映國民黨政權企圖利用媒體掌控民眾對蔣經國的形象。

其實,蔣介石到蔣經國逝世的「現象」,是非常反民主的,在國民黨掌握言論一言堂的時代,對獨裁統治者的公開評價都是一面倒的稱讚,甚至將其神格化,特別是蔣介石,死後居然還能蓋一座中正紀念堂,民主前輩傅正為《雷震與我》寫序提到「陵墓、紀念堂的宏大、雄偉,常常只是更襯托出統治者靈魂的渺小、卑微。」,傅正的批判展現他對獨裁統治者的不屑,其實,更重要的是:這些一面倒的評價,是違背事實的評價!吾人認為,蔣介石父子違背民主原則與迫害人權,根本沒有甚麼好稱讚,在現今民主臺灣,更該對過去獨裁統治者所作所為重新反思評價,這樣才是真正將我們身為人「真正的評價」撥亂反正!

在國民黨強人黨國威權統治下,仍有良心未抹滅的人們長期支持民主運動,努力地衝破獨裁者所設的荊棘道路,1990 年代李登輝體制內改革與民主運動雙軌進行下,逐漸看到民主的曙光;直到今日,李登輝逝世後,不論個人、媒體還是政治人物,出現許多對他不同的歷史評價,正方稱許民主之父,反方批黑金教父。但是,李登輝萬萬沒想到,現今民主臺灣能對前總統逝世的公開評價也能如此多元,對總統逝世的評價從偉人論、電視全黑白到現今眾聲喧嘩,這是許多在黨國威權統治下的人們無法想像的未來。

或許,對李登輝評價多元的時代,不只是表面單純對人的評價,而正是代表臺灣民主一路走來的坎坷所得來的結果,更顯示臺灣民主的可貴之處!臺灣民主,還有一段長路要走,在尚未清除獨裁殘餘與徹底轉型正義的今日,吾人更應要秉持民主前輩的熱情,繼續以「公民」這身分為臺灣這塊土地繼續奮戰,捍衛臺灣得來不易的民主政治,唯有如此,我們理想中的國度才能真正在臺灣落實!

Tag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