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篇文章,要來談一下個人對中國經濟日後發展的預判。

以前我在「潰而不崩?中國 GDP 畸形發展」這篇文章中就提過,中國經濟成長的基本模式主要依賴為二:「出口導向」和「基建地產投資驅動」的經濟模式。

中國正在面對「基建地產投資驅動」力竭後的嚴重副作用

當時我就已經很明確的預判,基建地產投資驅動,類似一直大量吃類固醇的經濟模式不具有可持續性。現在中國正面臨這個模式力竭後的嚴重副作用。也就是日本 1980 年代(1986 ─1991)同樣發生過的債務性通縮問題(或日本經濟學者辜朝明 [ 辜寬敏之長子 ] 所謂的「資產負債表衰退」問題)。

然而,日本當年的問題和中國現在的問題又有非常大的差異。日本當年在泡沫破滅後,採用長年持續大規模財政基建支出的方式,來緩和當初股市和房地產泡沫(房地產泡沫的後果遠較前者嚴重許多)破滅後造成的債務性通縮(或資本負債表衰退)問題。

但在中國現在的情況是,長期大規模的基建投資本身就是造成泡沫的原因,其後果是地方政府陷入債務性通縮,而中央政府的一帶一路、雄安新區、半導體大投資、新冠中國防疫等的大規模的政策大爛尾,也已經造成中央政府負債累累,自顧不暇。

中國一處大型建案(圖/Jakob Montrasio/CC BY 2.)
中國一處大型建案。
(圖/Jakob Montrasio/CC BY 2.0)

中國想搞內循環經濟,可能嗎?

因為相對日本當年的情況完全不同,所以看來只能朝民間投資和消費或外貿等方面尋求新的發展。

問題是,無論是民間投資或內需或外貿都面臨政治體制結構的制肘,光中國想要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政經體制的規則制定者的這個政治意圖,已經引發了歐美各國的警覺。開始發現當初天真的經貿互惠、以經濟改變政治的想像,實已成養虎為患的危險且愚蠢之舉。所以開始進行「去風險化」戰略,防範中國經濟繼續做大的可能惡果。這也意味著,中國寄望外貿再次拉動中國脫離經濟泥沼是不可能了,那就只剩習主席的內循環戰略了。

延伸閱讀:中國威脅下的新華盛頓共識

既然外貿無望,就只能搞內循環經濟了。而今日的內循環經濟(這裡的內循環經濟,姑且暫時定義為:主要靠自身不斷的經濟創新為主的經濟成長模式)做的最好的就是美國。這種模式必須能做到賦權、賦知、賦財給社會大眾才有可能,因為這個模式必須不斷的發現新知、將新知轉換成新公司、然後形成新產業,甚至最後成了一種新經濟體制的轉型。同時為了因應新經濟的發展,必須要做出相對應的政治體制改革來趨利避害。

不過,這在極權國家都是不可能的,現在都快變成只能說中國話、看中國書、吃中國食了,還想要發現新知,然後想要有創新性的商業根本是個笑話。

在中國這樣的極權國家想搞內循環經濟是不可能的,現在都快變成只能說中國話、看中國書、吃中國食了,還想要發現新知,然後想要有創新性的商業根本是個笑話。
(圖/TASS)

中國採用「大老二策略」會湊效嗎?

那麼,中國現在的做法哪些可能奏效呢?我認為利用西方國家仍然想依賴中國製造降通膨的盲點,然後在新興產業採取中國體制「非市場行為」最愛的政府補貼模式是會有效的。而一旦進入「非市場行為」的漩渦中,中國很可能因此絕地逢生。

延伸閱讀:美財長葉倫對中去風險化限縮管制範圍

這個模式讓中國在綠能產業的太陽能、風能、電通業的 PC 和手機、通訊設備等都已經奏效,這樣中國不需要當創新者,只需要採用大老二策略(我這裡的「大老二」的「大」是指把自己做成「規模最大、成本最低」的玩家,「老二」則是指不需要當第一的創新者只要快速模仿就行,所以應該叫老二大策略,不過實在是更不好聽,這樣歐美各國因為想要依賴中國來降通膨,就必須繼續跟中國的這些廠商交流,新的知識和發展機會也不會間斷,時間久了之後優勢就會逆轉,像綠能產業一樣,如今的電動車產業正在重演同樣的趨勢。

所以,我認為光是控制關鍵高端技術的出口是遠遠不夠的,在新興產業對中國進口設限,讓中國一開始就沒有機會坐大,而在日後成為成本最低的大規模製造者是同樣重要的一步,希望歐美國家能早日發現這個問題。

pourquoi more

報呱相關

美財長葉倫  對中去風險化 限縮管制範圍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今年 7 月訪中前後,中國對內面臨了通貨緊縮、經濟下滑的危機,對外有西方圍堵之勢,可謂內外交迫。原因在於過去的中國崛起,並未負起相應的責任,反而以大國之姿,進行霸權擴張、脅迫其他國家。西方面臨中國時,問題在於無法與中國全面脫鉤,又不能坐視中國非市場作為、經濟脅迫。面對中國,如何精準的去風險化,成為各國重要的課題。

張東和‧ July 27, 2023


中國威脅下的新華盛頓共識

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在今(2023)年 4 月 27 日提出「新華盛頓共識」,可以視為美國民主黨執政下,改變自 1989 年華盛頓共識提出以來結合市場自由與經濟安全的新共識。

張東和‧ May 31, 2023


潰而不崩?中國GDP畸形發展

灰犀牛‧ August 12, 2019

編輯推薦

中國造特殊用途接駁船 軍事專家:對台防禦造成壓力

根據外媒 「海軍新聞」(Naval News)網站報導,中國廣東造船廠至少在興建三艘新船,可能在兩棲入侵台灣時發揮關鍵作用。

January 13, 2025

拜登任內最後的晶片管制:中國或成最終受益者?

據美國智庫 CEPA 日前指出,在拜登政府卸任倒數階段,政府團隊仍計劃祭出新一波的晶片出口管制,防止先進技術落入中國和俄羅斯手中。

January 11, 2025


解放軍相關企業 中國騰訊、寧德時代進美國黑名單

網路科技公司「騰訊」和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等一批中國公司在今(2025)年 1 月 6 日被美國五角大廈認定為是跟中國軍方有關的企業,進入美國的黑名單。根據美國 2024 年國防授權法案(NDAA),自 2026 年 6 月起,美國國防部將禁止直接向中國軍事企業清單(1260H 清單)上的企業採購商品或服務,並從 2027 年 6 月起禁止間接採購。這向美企發出強烈訊號,跟這些中企有業務往來存有風險。

January 11, 2025


灰色作戰已敲響:退役軍人遭吸收、中國船隻破壞台灣海纜 

復康聯盟黨主席屈宏義等人,遭控長期接受中國金援,在台吸收軍職背景人員發展組織、充當內應,甚至密組武裝部隊,刺蒐國軍營區與軍事據點並謀求發動武裝攻擊,日前遭檢方依違反「國家安全法」起訴。

January 9, 2025

customplayer-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