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前首相卡麥隆回任外相 對中政策卻回不去了 by 譚義雷2023-11-302023-11-30 英國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在 13 日進行內閣改組,將原外相柯維立調任內政大臣,取代頻生爭議的布瑞弗曼,而柯維立留下的空缺,則交由前首相卡麥隆接任,這是否意味著英國將走回親中的外交政策?蘇納克本人在 27 日出席「全球投資高峰會」時,明確給予否定的答案。
7月立陶宛的北約峰會前 美中在紐西蘭競爭影響力 by 艾格姆2023-06-172023-06-17 近日中國駐紐西蘭大使館抨擊紐西蘭簽署的反對經濟脅迫的聯合聲明,然而紐西蘭總理希金斯6月12日表示,他將於6月底率領貿易代表團訪問中國。不過,紐西蘭總理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是否會舉行會晤尚未得到官方確認。值得注意的是,希金斯在北京之行沒多久之後,7月就要去立陶宛參加北約峰會,而中國已是北約的重要議題之一。
說好的制裁呢?中國制裁澳洲失敗 轉向重建關係 by 張東和2023-05-032023-06-06 2019 年底發生的武漢肺炎(COVID-19)在隔年大爆發,全世界許多國家劍指中國,要求其為全球疫情負責。2020 年 4 月時任澳洲總理莫里森,公開要求中國找出病毒來源,支持獨立調查。佔澳洲出口總值第一名的中國,開始對澳洲實施懲罰性關稅,進行「經濟脅迫」,導致許多出口到中國的澳洲貨物也在港口被「卡關」。時過 3 年,澳洲對中國出口總額依然增加了 17%,看來中國的經濟脅迫對澳洲並無效。
巴西魯拉盼中國填補美企離去空缺 批美軍援烏是鼓勵戰爭 by 艾格姆2023-04-192023-04-22 巴西總統魯拉在 4 月 15 日訪中期間跟習近平見面,兩人承諾加強兩國合作關係。魯拉指望中國幫助巴西重振工業,彌補美國企業退出巴西的空缺。此外針對俄烏戰爭,魯拉在訪中期間表示,這是由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國引起的,而美國給烏克蘭武器是在鼓勵戰爭,中國跟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其他國家應該組成「政治 G20」來結束這場戰爭。
法國經濟逃不掉對中依賴 跪拜天朝眾人嫌 by 謝時2023-04-172023-04-19 英國大報《電訊報》(The Telegraph)14 日登出財經專欄評論員林恩(Matthew Lynn)的評論,他提到從法國總統馬克宏訪中行程及言論可以看出,法國經濟的對中依賴已經變得非常明顯。林恩分析主宰法國經濟的時尚業,以及其大幅依賴中國市場恐將受地緣政治影響。
馬中關係漸暖?大馬首相安華見習近平 盼中國援助星馬高鐵 by 蔡侯塞2023-04-042023-04-03 馬來西亞首相安華 3 月 31 日在訪問中國期間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而安華的訪問團希望能中國進行幾個合作計畫,包括為連接吉隆坡和新加坡的高鐵提供援助。與此同時,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跟習近平在北京會面,兩人同意將兩國關係升級為「與時俱進的全方位合作夥伴關係」。
跨太平洋的政治連動:巴拉圭總統大選的台灣因素 by 蔡侯塞2023-03-152023-03-15 4月30日巴拉圭將舉行總統大選,競選期間巴拉圭與台灣的關係成為熱門話題。現任總統阿布鐸任內兩國關係穩定,但是在野黨總統候選人艾里格里曾表示,若當選將會考慮跟中國建交。對此,阿布鐸 2 月中率團訪台時曾表示,下屆總統若與台斷交會是個錯誤。而執政黨紅黨的候選人潘尼亞也公開表示堅定支持台灣。
紐澳總理談中國問題 紐新總理:延續前任外交政策 by 蔡侯塞2023-02-152023-02-15 澳洲總理艾班尼斯和紐西蘭總理希金斯(Chris Hipkins)2 月 7 日會面討論氣候變遷、安全、移民和經濟問題,以及印太局勢的核心問題中國。對紐西蘭來說,這是自阿爾登(Jacinda Ardern)於 1 月辭去總理職務以來首次的紐澳領袖會議,因此,希金斯也強調他會延續阿爾登的外交政策。
日相岸田文雄美國行:提升日本制衡中國、穩定亞洲局勢 by 艾格姆2023-01-182023-01-18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 G7 巡迴行 1 月 13 日來到了美國跟總統拜登會面,兩人誓言把日本打造成一個能制衡中國的軍事國家,同時加強美日同盟,讓這個聯盟成為亞洲安全利益的關鍵。而岸田文雄在訪美之前先到加拿大跟總理杜魯道會面,會後宣布日本將在今年年初派出代表團跟加拿大電池和礦業公司會面,而加拿大則計劃在 10 月派出貿易代表團訪日。
加拿大新印太戰略:加強區域軍力應對中國 同時跟中國在氣候、貿易方面合作 by 艾格姆2022-11-302022-11-30 加拿大 11 月 28 日推出期待已久的印太戰略,概述了 23 億加幣(17 億美元)的相關支出,以加強印太地區的軍事和網路安全,並表示在應對中國「破壞性」的同時,會在氣候變遷和貿易問題上跟中國合作。這份長達 26 頁的印太戰略,強調加拿大將收緊外國投資規則,保護智慧財產並防止中國國有企業搶購關鍵礦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