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拜登新政府宣布將援助案將與大壩脫鉤,但這不表示衣索比亞能夠輕鬆獲得援助,因為美國同一時間也公布,衣國北方泰格瑞省(Tigray)的情況將是美國重審援助款的重點,而美國並不是唯一試圖將援助當作政治槓桿來操作的國家,與衣索比亞地緣更近的歐盟也是如此。德國方面表示有可能將以發展援助作為槓桿,為泰格瑞地區謀求和平。
賴比瑞亞總統維阿在第一任任期主導縮短任期的修憲內容,遭疑可能是在為第三任任期鋪路?這場有關總統任期疑慮,並涉及社會公平與經濟發展如何取得平衡的修憲公投將在 12 月 8 日舉行,根據統計,全國約 480 萬的總人口數中,已經有接近 250 萬公民完成選民登記。
路透社引述一名美國政府官員和 5 名外交官的消息指出,美國相信厄利垂亞派兵越過國界,在衣索比亞聯邦政府和北方泰格瑞省的戰端中協助衣國政府,不過衣索比亞和厄利垂亞兩國都否認這項消息。
挪威,這個自由民主的典範,從 2010 年開始,強行將境內台灣人居留證上的國籍從「台灣」改成「中國(Kina)」。不只如此,在今年的世界衛生大會(WHA)上,擔任主席的挪威前政府衛生部門高層拉森(Bjørn-Inge Larsen) ,竟打斷多個國家支持台灣的發言。挪威為什麼如此懼怕台灣?一切當然都要從中國講起。
上週香港《南華早報》報導中國政府禁止進口澳洲的木材、糖、銅礦、銅精礦、羊毛、龍蝦、大麥及葡萄酒,合計一年的市場價值就高達60億澳元。中共中央宣傳部的英文喉舌媒體《中國日報》談及此事時指出,「坎培拉只能怪自己」,並且以壓迫性的威脅語言警告澳洲政府,「跟華府的邊緣政策劃清界線,以免為時太遲」。
衣索比亞總理阿邁德(Abiy Ahmed)2019年因為和厄利垂亞達成和平協議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但11月4日卻對北方泰格瑞省(Tigray)的叛軍發動戰爭,由於雙方軍力相當使各界都憂慮衣索比亞陷入內戰的可能。泰格瑞省除了和聯邦政府不合,也和鄰國厄利垂亞勢同水火,並控試圖充當和事佬的厄利垂亞介入內政。
10月9日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宣佈將2020年的諾貝爾和平獎頒給聯合國下轄的世界糧食計劃署(WFP),以表彰其致力於消弭全球糧荒、改善戰端地區情況的努力。然而儘管世界糧食計劃署運作已有50年,糧荒問題依舊因為戰爭、氣候震盪、經濟遲滯等因素持續存在,全球約每11人當中就有1人糧食不足。
挪威國會議員泰布林吉加德(Christian Tybring-Gjedde)以促成歷史性的以阿和平協議提名美國總統川普角逐諾貝爾和平獎,國際媒體的報導因其政治立場而各有不同。由於美國主流媒體以左傾居多,相關報導多半對此一提名抱持負面態度,例如擁有大量受眾的 CBS(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就在新聞標題中強調川普是受到「極右派議員的提名」。
出身剛果民主共和國(DRC)的2018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穆克維格醫師(Denis Mukwege)8月31日呼籲歐盟支持DRC的轉型正義。穆克維格指出,DRC要推動轉型正義,但這仰賴適當的機構對戰爭犯罪進行調查起訴,DRC總統齊塞克迪(Felix Tshisekedi)正在努力,期望歐盟能夠協助。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的歐洲之行始於 G7 工業國中唯一參加中國一帶一路的義大利,終於目前輪值歐盟主席國的德國。在王毅抵達德國前一天,德國《明鏡》週刊刊登長文分析王毅此行的背景,開篇直指王毅之行是為了修補中國與他國的關係,但「他每到一站,都為批評者所毀」,批評者在他所到之處都「極力為他打上不正義國代表的印記」。
Necessary cookies are absolutely essential for the website to function properly. This category only includes cookies that ensures basic functionalities and security features of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 information.
Any cookies that may not be particularly necessary for the website to function and is used specifically to collect user personal data via analytics, ads, other embedded contents are termed as non-necessary cookies. It is mandatory to procure user consent prior to running these cookies on your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