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能克服21世紀最大的危機嗎? by 林貝利2021-12-112021-12-11 民主峰會期間,《產經新聞》(紙本)10 日在頭版刊登了一篇華盛頓支局長渡辺浩生的文章,文中指出舉辦民主峰會有幾個象徵性意義,其一是民主體制曾經克服了 20 世紀兩次世界大戰和冷戰等危機,但現在又面臨 21 世紀最大的危機。
歐洲可能聯合派駐阿富汗 哈紹吉謀殺案後馬克宏為區域穩定訪沙烏地 by 王雪俐2021-12-062021-12-06 法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自今年9月 10日以來,在卡達的協助之下,法國已經從阿富汗撤出396名阿富汗人和 110名法國人,此外還有4名荷蘭人及56名曾經協助荷蘭軍方的通譯等人員,因為可能遭受塔利班的報復而撤出。法國總統馬克宏展開兩日波灣訪問,造訪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和沙烏地阿拉伯。
美國安顧問蘇利文:美國不遏制中國亦非冷戰/蘇利文的爭議事件總覽 by 謝時2021-11-132021-11-22 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11月7日接受CNN專訪時強調,美國不願與中國進入冷戰狀態,而是尋求和平共存。蘇利文在專訪中斬釘截鐵的表示。蘇利文還強調,有別於過去認為可以用民主國家經驗改變中國政治體制的外交觀念,拜登政府並不會尋求中國有任何的政治轉型,反而是著重在形塑國際秩序,以符合美國及其盟友等民主國家的利益。
【魯斯濱】美軍從阿富汗的撤軍結果 幾乎不算是失敗 by 魯斯濱2021-10-242021-10-24 美國從2001年10月7日發起的阿富汗戰爭,正式於 2021 年 8 月 30 日結束,美國就這樣結束了史上以來耗時最長的軍事行動。雖然時隔將近2個月,但隨著後續越來越多和更準確的資訊出現,可以讓我們更客觀的評估美軍從阿富汗撤軍這個行動的所帶來的影響和意義。
歐盟巴爾幹峰會:對建構「歐洲武力」無共識 by 王雪俐2021-10-072021-10-07 週二(10 月 5 日)歐盟巴爾幹峰會前夕,歐洲各國領袖在斯洛維尼亞布多堡(Brdo Castle)出席一場非正式的會議,商議是否要組織一支獨立的歐洲軍隊。在此之前,歐洲各國經歷了西方武力撤出阿富汗的動盪,法國更是被美加英澳等國排除在地緣戰略公約之外。
拜登政府外交再挫敗 氣候特使抵天津僅被安排視訊會議 by 艾格姆2021-09-082021-09-08 美國氣候特使凱瑞2021年9月1日至3日訪問中國,期間僅跟中國3位高層進行視訊會議,以及一位低階談判代表會晤。《美國之音》分析認為,這是一場尷尬的訪中行程。此外,中國還在凱瑞訪中前下令要總部設在成都市的中國西南美國商會停止運作。
阿富汗動盪》受制憲法高牆 日本自衛隊僅載回1名日本人、14名阿富汗人 by 陳怡菱2021-09-032021-09-03 防衛大臣岸信夫在 8 月 31 日撤退為協助撤僑而停留在巴基斯坦的日本自衛隊。原訂計畫要撤回日本的共有約 500 人,而最後搭上自衛隊運輸機的僅有 1 名日本人和 14 名阿富汗人。《產經新聞》報導指出這背後是因為自衛隊的行動受到日本憲法的限制。
阿富汗動盪》汲取撤軍教訓 歐盟重提設歐洲迅速反應武力 by 王雪俐2021-09-022021-09-02 美軍撤離阿富汗的最後一班飛機在8月31日零時前一分鐘起飛,結束了美國在阿富汗長達20年的軍事存在,之後塔利班進駐,在黎明之前完全掌控喀布爾機場,喀布爾各地士兵都開槍慶祝完全的獨」。美國軍方公布以夜視設備拍下的影像,美軍阿富汗地面指揮官、第82空降師的唐納休(Chris Donahue)登上最後一班C-17運輸機的情景。
【凱達格蘭論壇】前美駐聯合國大使:台灣失守太平洋安全不再 by 楊是命2021-09-012021-09-01 外交部及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合辦「凱達格蘭論壇-2021 亞太安全對話」於昨(30)日舉行完畢,美國前駐聯合國常任代表克拉芙特大使(Kelly Craft)應邀擔任論壇專題演講人,抨擊中國政府藉阿富汗事件企圖質疑美國對台承諾,她還強調,一旦台灣失守,則太平洋的安全也不復存在。
阿富汗動盪》美在爭議中宣布完成撤離:拜登面對責難和質疑 塔利班鳴槍慶勝利 by 艾格姆2021-09-012021-11-13 從 2001 年 9 月 11 日恐怖份子襲擊美國,美國以追捕恐怖份子為由進攻阿富汗後,美國中央司令部司令麥肯錫將軍(Frank McKenzie)2021 年 8 月 30 日宣布完成從阿富汗撤軍的任務,結束近 20 年的阿富汗駐軍。塔利班則在首都朝天開槍慶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