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總統賴清德先前訪問太平洋島國,並過境夏威夷、關島,美媒《外交家》(The Diplomat)指出,這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外交策略,代表台灣政府嘗試融入太平洋國家。
透過強調台灣共同的民主價值與南島遺產,是賴清德嘗試融入當地文化的外交策略,成功地向美國的夥伴描繪出台灣的太平洋島嶼身份。
台灣:中國、日韓元素多 太平洋地區能見度不高
不過,《外交家》指出,從前總統蔡英文的新南向政策、到賴清德的太平洋之旅,民進黨試圖提升台灣在亞太地區的能見度,不過多數台灣人民,還是習慣只接觸中國、東北亞的訊息,這是台灣與整個太平洋地區接軌的困難。
《外交家》專欄作者 Zane Kheir 指出,台灣城市中多半是以中國城市命名的街道、中國地方風味的餐廳,「外國」料理通常以各式各樣的日本或韓國食品為主。
《外交家》觀察,太平洋、東南亞文化在台灣的可見度並不高。不過,如果考慮到菲律賓、太平洋島國在台灣安保上扮演的重要角色,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注。
太平洋島國具戰略重要性 有助台灣建立太平洋身份認同
一直以來,東南亞在台灣人的世界觀中缺席,也代表著人們不太留意太平洋地區的變化。也讓台灣政府執行以太平洋為導向的戰略會面臨的挑戰。
根據 2017 年的一項調查發現,超過 50% 的台灣青年不熟悉南中國海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而南中國海涉及台灣、中國和其他眾多東南亞國家。
《外交家》認為,如果民進黨政府要與太平洋社會從基層建立關係、溝通和接觸的能力,需要台灣人民的配合。
由人民的配合,也能更有效為台灣建立太平洋的身分認同。《外交家》認為,台灣需要一套讓人民理解太平洋地區的思維,如透過雙語計畫、教育交流、國際就業機會等。不然,「新南向政策」將會成為一個空殼,無法在台灣人間產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