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 2020 年 4 月 28 日,「323 佔領行政院案」二審宣判,二審法院將 7 名遭起訴「煽惑他人犯罪」被告的一審無罪判決撤銷,改判有罪。民間司改會日(12)前表示將要向法院聲請停止審判並請求提起大法官解釋,他們認為,煽惑他人犯罪箝制人民言論自由,應該被宣告違憲。
「323佔領行政院案」二審宣判,二審法院將 7 名遭起訴「煽惑他人犯罪」被告的一審無罪判決撤銷,改判有罪。司改會說,台灣從威權走向民主已 30 年餘,在高度民主化的當代,人民號召同胞和平集會並表達政治主張的行為竟被法院論以煽惑罪,不僅突顯了司法者仍存留高度管制人民的威權遺緒,也激起了學界、實務界等對於刑法第 153 條煽惑罪的存廢辯論。
刑法第 153 條:「以文字、圖畫、演說或他法,公然為下列行為之一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萬元以下罰金:一、煽惑他人犯罪者。二、煽惑他人違背法令,或抗拒合法之命令者。」此條確有違反比例原則的問題,其構成要件也有違反明確性之虞,以致處罰範圍可能過廣,造成對於集會自由的過度侵害。
尤伯祥律師也說,這條罪對公民不服從是一種成本與威脅,因為當任何人想要透過集會結社的自由,讓社會大眾一起去進行社會改革,就可能會受到這條罪的制裁,這與民主國家保障集會自由的精神,顯然違背。
司改會表示,我們請求最高法院停止本案之審理,並聲請大法官解釋,讓箝制人民言論自由的刑法第 153 條規定,有機會被宣告違憲。讓威權時代的錯誤法律遺毒,得到憲法的檢視,而不要貿然成為被告入罪之依據!若法院認為合憲而無需停止審判,也應該透過辯論過程,讓外界可以知道法官的想法是什麼,有沒有可能對這樣的規定,做出合憲性的限縮解釋,讓該法在集會結社和言論自由間得到平衡,對台灣產生正向影響。
相關專文:
被遺忘的抗爭者──專訪323佔領行政院事件「被告」
行政院驅離事件:國家暴力不用負責、抗議民眾卻被起訴
佔領行政院案 二審改判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