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週日(9 月 26 日)是德國聯邦大選投票日,不過通信投票在此之前已經開始。這次選舉共計有 6000 多萬年滿十八歲的德國人參與投票,選出聯邦議會至少 598 個席次的議員。由於執政長達 16 年的聯邦總理梅克爾即將退休,誰是她的繼任人就成為全球萬眾矚目的對象。但儘管哪個政黨勝出可能在投票日當晚就見分曉,聯合政府的組成還要等待各黨協調,因此不會立即產生下任總理人選。
梅克爾領導歐洲最大的經濟體長達 16 年,各界在她即將步出政壇的此刻回顧過往,看法各不相同。英國期刊《經濟學人》的柏林辦公室主任納托爾(Tom Nuttall)撰寫的長文指出,梅克爾在政壇留下的是個矛盾的形象,她一方面是嚴謹的科學家(擁有物理化學博士學位),有能力說明複雜的議題及其結果,另一方面卻是躊躇不前的政治家,往往無力將科學性的分析化為實踐。
納托爾指出,梅克爾從政之初活躍於環境領域,她大聲疾呼氣候變遷可能造成的嚴重後果。然而在她主政的 16 年間,德國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高居歐盟各國之冠,德國電力有 44% 仰賴石化燃料。最近梅克爾在一場記者會上也公開承認她未能在氣候變遷領域果斷行動。這樣的問題在各個領域反覆出現,如政治改革、外交政策等等。納托爾認為,與其說梅克爾是政治家,不如說她更像個君主,廣受愛戴,也將以這樣的形象離開德國政壇,問題是她實際上缺乏成就,留給繼任者的是一個空洞。
梅克爾廣受歡迎愛戴,這令納托爾懷疑德國人是否真有改變的意願和決心。梅克爾的傳記作家波爾曼(Ralph Bollmann)似乎印證了這樣的看法。波爾曼認為梅克爾將以「危機處理者」的形象名留歐洲政治史,領導歐盟度過金融危機、歐元危機、難民危機等等,她也是安定人心的力量。但這形象的反面則是她始終無力從事國內的改革,「經常造訪德國的人就知道,德國的數位化、大眾運輸和聯邦改革都還沒起步」。
梅克爾留給歐洲人的印象,或許可以用荷蘭一則新聞報導的標題來概括:「雖然梅克爾製造了很多痛苦,我還是會想念她。」
延伸閱讀:
德在非洲投資4000萬歐元開發氫能 非洲仍憂梅克爾下台後的雙邊關係
卸任前最後一次訪美 梅克爾試圖擱置雙方中俄政策歧見
梅克爾的接班人拉謝特 親中立場更甚以往
參考新聞來源:
2021/09/25 The Economist(英國經濟學人) After Merkel
2021/09/25 BBC(英國廣播公司) German elections 2021: Simple guide to vote ending Merkel era
2021/09/25 NOS(荷蘭 NOS 電視台) 'Ik zal Merkel missen, ook al heeft ze misschien veel ellende veroorzaakt'
pourquoi more
報呱相關梅克爾的接班人拉謝特 親中立場更甚以往
掌權16年的德國總理梅克爾即將卸任,其所屬的基民/基社聯盟(CDU/CSU)將在9月推派基民盟黨魁拉謝特(Armin Laschet)競逐下一任總理,而拉謝特不加掩飾的親中立場,可能會對西方世界想要共同建立抗中連線的計畫,產生額外變數。
譚義雷‧ July 5, 2021
卸任前最後一次訪美 梅克爾試圖擱置雙方中俄政策歧見
早早宣佈不再參選的德國總理梅克爾在週四(7 月 15 日)造訪白宮,儘管雙方針對幾個重大議題的歧見顯然難以在短時間之內化解,但希望這趟如同畢業旅行的訪問行程能夠加強美、德之間的同盟關係。
譚義雷‧ July 22, 2021
德在非洲投資4000萬歐元開發氫能 非洲仍憂梅克爾下台後的雙邊關係
李熱葵‧ September 2,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