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 12 月,超過 165 年歷史的《大西洋雜誌》即將在實體印刷版雜誌中刊登一份極具份量的專題長文,標題為〈台灣準備迎戰入侵〉(Taiwan Prepares to be Invaded)。作者是美國前總統歐巴馬任內的副國家安全顧問跟演講撰稿人班.羅德斯(Ben Rhodes)。

《大西洋雜誌》是一份重要的文化雜誌,它具有品味,但是文風親和,它會探討政治議題,但不會顯得過分劍拔弩張,在美國知識分子間具有一定影響力。在這篇關於台灣的長文中,羅德斯親自採訪了蔡英文總統、吳釗燮外交部長以及前參謀總長李喜明,以俄羅斯「殘暴入侵」(這是羅德斯的原始措詞)烏克蘭為例,他想了解台灣已如何準備好重挫中國的入侵。他提到,台灣當前的政治領導者,與未來可能的政治領導者,都即將面臨一個重大選擇:你是要成為「烏克蘭的澤倫斯基」,還是要成為「普丁的習近平」?

在全世界抵制俄羅斯侵略的氛圍下,普丁仍有十足的自信稱呼習近平為他的「最佳盟友」,言下之意,任何獨裁政權都有其擁躉,有時候他們彼此就是對方的擁躉。而任何想要在台灣角逐總統大位的政治人物,都必須回答這樣的問題:當敵國入侵,你會帶領全民英勇奮戰?還是你會選擇直接與敵國合流?

這似乎是個十分簡單易懂的問題,幾乎稱不上是選項的選項,但顯然從國民黨與民眾黨的態度看起來,他們沒有人願意承諾自己會成為守護國家的澤倫斯基。經歷了香港自主權的陷落、俄羅斯對烏克蘭以大欺小的戰爭,一干國民黨與民眾黨徒依然驚人地無法做出決定。羅德斯寫道,21 世紀之後台灣越來越民主,或者可以說「越來越台灣」,而中國反而是越來越極權,「越來越習近平」,這讓台灣陷入危險,因為台灣越像台灣,中國就會越想發動攻擊。但要台灣人不像台灣人,則毫無道理可言。

羅德斯指出,命運使台灣和烏克蘭處於相似的位置。兩者隔壁都有大國,並且曾經被大國當成帝國財產統治。兩者都經歷了民主轉型,因此成為覬覦其領土的獨裁者的意識形態眼中釘。正如普丁將消除烏克蘭主權作為其政治計劃的核心一樣,習近平發誓要在必要時以武力統一中國和台灣。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 10 月警告說,中國可能正在製定一個「更快的時間表」,以某種方式處理台灣。美國軍方和情報領導人已將 2027 年視為入侵的潛在時間框架,並認為屆時中國的軍事現代化將取得足夠的進展。

蔡英文「矽盾」抗中保台

蔡英文總統理解戰爭的威脅非常迫近,她在接受羅德斯採訪時多次重複「這是會發生的」、「這些威脅是真的」、「這不是噱頭」,而她制定的保衛台灣計畫包括了軍事與經濟層面。在經濟層面,保持台灣與世界各國的良好經濟合作,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往來,減少對中國的經濟依賴。為了確保中國跟世界其他國家都理解任何國家對台灣發動戰爭的可怕代價,蔡英文對外公開談論台灣在先進半導體領域的主導地位 —— 其中 90% 由台灣製造 —— 她稱之為「矽盾」。一場遏制半導體供應的戰爭可能對北京當局造成極大的破壞,或許這將是他們吃不下的嚴重損失。「北京不應誤判台灣的決心,他們應該三思而後行」,蔡英文總統對羅德斯說道。

蔡英文總統親扛國造紅隼反裝甲火箭模擬操作
圖/蔡英文 Tsai Ing-wen

跟烏克蘭抵抗俄羅斯一樣,台灣抵抗中國的戰爭在戰力上並不平衡。台灣現在有望在 2023 年在國防上花費超過 190 億美元,但中國每年花費超過 2,000 億美元。這促使人們呼籲改變台灣的國防重點。羅德斯採訪的前參謀總長李喜明就極力敦促台灣政府不要建造大型常規硬體(飛機、坦克、潛艇),而是專注於所謂的「不對稱作戰能力」(反艦武器、地對空飛彈、小型武器和彈藥庫存),這些東西在擊退更大的入侵者方面顯然為烏克蘭提供了很好的幫助,若再加上更大的民用儲備力量,可能會使入侵的成本對中國來說太高。這種方法在全球防務界贏得了一個綽號:「豪豬戰略」。

不對稱作戰——讓台灣成為「豪豬」

李喜明認為,試圖跟上中國的傳統優勢是不值得的。舉個例子:一旦發生戰爭,中國的飛彈可以摧毀台灣的跑道,使昂貴的戰鬥機無法使用。李喜明對羅德斯提出他的觀點:「你可能無法阻止入侵,但你可以阻止中國征服台灣。」這意味著剝奪中國控制戰場空間的能力。中國人幾十年沒有打過仗,台灣有地理優勢 —— 山多,沙灘少,適合兩棲作戰。反艦飛彈、反坦克武器、肩扛式地對空飛彈、無人機、遠程火砲和小型武器可以對入侵部隊造成嚴重破壞,並破壞維持佔領所必需的供應鏈。他還認為,台灣的平民人口應該被組織成一支訓練有素的領土防禦部隊,以便任何企圖佔領都會遭到最廣泛的抵抗:「只要中國失敗,台灣就會贏得戰爭。」

在俄羅斯在烏克蘭進行災難性的「特別軍事行動」之後,這種方法的效用變得更加明顯。「目的是讓中國相信,如果你想入侵台灣,你將遭受巨大損失,」李喜明說。「如果你堅持入侵台灣,你將無法成功。」這需要台灣自身的國防理論趕快與時俱進,拜登政府鼓勵這樣的國防採購方向轉變,也立即表現在 9 月美國對台 11 億美元的軍售上面,其中包括大量反艦魚叉飛彈和響尾蛇地對空和空對空飛彈。但是李喜明強調,台灣的戰略方向還需要轉得更快一點,並且進行徹底的典範轉移。

若台海終須一戰,那台灣做好準備了嗎?
圖/蔡英文 Tsai Ing-wen

羅德斯寫道,戰爭從來都不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它發生了,將產生改變世界的後果。繁榮的民主可能會被消滅。中國共產黨要麼大膽躁進,要麼煩亂動搖。鑑於台灣在半導體行業的主導地位以及美中貿易的中斷,全球經濟可能遭受的衝擊將會遠大於烏克蘭戰爭造成的衝擊。美國極可能會捲入與擁有核武超級大國的第一次直接軍事衝突。

無論美國是否親自介入戰爭,都無法免於台灣遭受中國侵略的後果影響。從這個角度來看,台灣的問題本身就是美國的問題。美國政府與現在的民進黨政府溝通十分順暢,羅德斯甚至寫道,「雖然民進黨整體來說比較喜歡共和黨鷹派的對台立場,但這個黨本身是嚮往進步價值的。」這句話要從羅德斯個人的政治立場,以及他打算呼籲正視台灣被中國入侵的可能的對象來解讀。羅德斯本身是民主黨人,從《大西洋雜誌》的過往立場看起來,他號召的讀者也是偏向自由派,因此他向讀者解釋蔡英文政府對原住民族群的轉型正義、多元母語政策以及獨步亞洲的同婚平權,這些在在都服膺自由派讀者認同的價值,他無異於刻意宣告目前台灣政府應該被視為是美國民主黨讀者的自己人,是正義的盟友。

但蔡英文的任期並非無限,那麼目前在野的國民黨對於戰爭有何看法?羅德斯訪問了國民黨駐美代表黃介正,後者向他保證國民黨會比過去更注重與美國的關係,儘管國民黨仍然支持與中國對話。黃介正號稱,與馬英九時代推行的那些強烈的服貿貨貿協定不同,國民黨對中國的接觸應該集中在減少威脅和危機管理上。但羅德斯對此似乎感到有些疑心,他寫道:「國民黨的論點中隱含著一種觀點,亦即如果與中國切斷關係、全面擁抱美國,將會激怒中國,使得台灣的生存面臨風險 —— 屆時不管是民進黨關於台灣『事實上獨立』的願景或者是國民黨想與未來的進步新中國達成和解的希望都煙消雲散。對民進黨成員和許多台灣年輕人而言,他們擔心國民黨會把台灣變成第二個香港。

美國可以在戰爭前做什麼?

羅德斯提出美國應如何實質幫助台灣的策略,其中之一是協助台灣進行軍事訓練,實行自我防衛。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在台灣有 73% 的人表示他們會為自衛而戰。看到八年訓練為烏克蘭帶來的不同,許多人認為應該悄悄地增加軍事訓練。羅德斯認為,由於美國確實有一份幫助台灣做好自衛準備的正式協議,訓練台灣人將是合乎邏輯的回應,並且符合美國現有的承諾。正因如此,台美聯合軍事演習表明了美國軍隊做的已經比協助台灣自衛還要更多。

美國也可以採取非軍事措施來幫助台灣,羅德斯寫道,當涉及台灣時,美國應該更謹慎處理與中國的外交接觸,以免產生意外的事態升級。美國還可以擴大與台灣的貿易關係,使其不易受到中國脅迫的影響,並更加融入安全的供應鏈。在美國發展自己的半導體產業同時,它可以選擇與台灣密切合作以避免削弱台灣的實力。美國可以通過外交努力加強台灣與其他民主國家的合作,包括在台灣擁有專長的實際問題上,像是公共衛生、網路安全和打擊假消息。美國和其他民主國家也可以向中國表態說明不管任何以武力試圖奪取台灣的行動都會引發的深遠的經濟後果,包括制裁。

美國有許多值得擔心的事情。外交部長吳釗燮告訴羅德斯,對美國跟全世界來說,中國入侵台灣之後可能發生的事情更讓人擔心。如果中國占領台灣,中國的野心將延伸到東海,威脅日本的安全;也會延伸到南海,中國本來就在那裡建造了軍事化島嶼,並聲稱擁有​​與其他好幾國家接壤的全部水域;延伸到印度洋,中國正在擴大影響力並且可能會建立軍事基地;更別提中國正在努力與其建立安全條約的一些太平洋島國。羅德斯認為,處於一個民族主義強人政治幾乎在每塊大陸都正上升的世界裡,吳釗燮的一番話立即在他腦中展開了一幅地緣政治和人類自由陷入風險的可怕但合理的圖片。他引用吳釗燮的話寫道:「如果我們允許中國繼續擴張,那麼民主國家就會處於危險之中。」

根據羅德斯的看法,台灣當前的任務十分困難:為戰爭做好準備,但不自己引起戰爭;與中國對話,但以不受中國脅迫為前提;拉近與美國的距離,但不淪為大國遊戲中的棋子;細心照顧一個年輕的民主國家,不讓意見的分歧削弱國家實力;不明言獨立,但保持事實上獨立的身分。

羅德斯在採訪時問蔡英文總統的最後一個問題是,她內心是否曾經希望過自己治理的是一個正常國家,遇到的只會是正常的問題?羅德斯認為蔡英文總統看起來似乎稍微思考了一下這個想法,但她並未顯露出任何動搖。她回答道:「我們或許是因為不走運才會在隔壁有一個巨大的鄰居,但是這只會讓我們更強韌。」

美國和台灣應攜手共同抵禦中國擴張
圖/報呱

參考來源:
2022/11/07 The Atlantic TAIWAN PREPARES TO BE INVADED - If China wants to do something drastic, President Tsai Ing-wen told me, “Xi has to weigh the costs. He has to think twice.”

編輯推薦

擺脫中國世界觀 台灣前進太平洋的挑戰 

台灣總統賴清德先前訪問太平洋島國,並過境夏威夷、關島,美媒《外交家》(The Diplomat)指出,這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外交策略,代表台灣政府嘗試融入太平洋國家。

January 4, 2025

2024年假訊息、假帳號暴增 國安局揭露中共認知作戰手段

國安局今(3)日發布「2024 年中共爭訊傳散態樣分析」報告,指出近年中共持續利用複合手法,對台灣散播「疑美」、「疑軍」、「疑賴」論等爭議訊息,企圖削弱民眾對政府信心、升高社會對立氛圍。尤其 2024 年中共在各大平台創建的「假帳號」,以及散佈之「爭議訊息」數量,皆出現成長。

January 3, 2025


展望2025 美智庫:台海潛在風險大增

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日前刊出 2025 展望報告,並回顧 2024 年中國在習近平的高壓統治下,黨政權至高無上。雖然表面看似平靜,但實際上卻面臨眾多內部問題,包括經濟、社會衝突、地緣政治緊張、美國高科技制裁。

January 2, 2025


天文台也要軍民兩用?中國發展太空霸權背後的圖謀

兩名中國太空人 12 月 24 日出艙任務在太空行走 9 小時,打破美國在 2001 年保持的 8 小時 56 分鐘紀錄,這是中國野心勃勃太空計畫的最新里程碑,其背後的用意是透過競逐太空來按照自己的設計重塑國際秩序。

January 1, 2025

customplayer-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