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台獨聯盟民調》保家衛國成優先選項、中華民國台灣認同大幅超越台灣人認同 by 潘柏廷2022-12-122022-12-12 今年九合一地方選舉結束後,台灣安保協會委託山水民意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執行民調調查,訪問時間為 11 月 29 日到 12 月 1 日,由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與台灣安保協會在今(12)日舉辦「2022 『台美建交』民調記者會」,邀請專家學者公布民調外,同時解讀此次民調的意義。
2023年新制教召員額增至2.2萬人 何澄輝:國防部應思考兵力結構是否充足 by 林志鴻2022-12-062022-12-06 為強化後備戰力,國軍推動 14 天新制教育召集。國防部今天表示,由於新訓旅及基礎幹部人力已逐漸編成,明年的教召員額將從今年的 1.5 萬人增加至 2.2 萬人;另外,無論新舊制,均改制戰術位置實施訓練。國防部長邱國正 10 月在立院備詢指出,明年仍將採教召新制 14 天與舊制 7 天並行的模式,但比例會做出調整。
不投降承諾書》誰簽了?第一波名單公布 by 潘柏廷2022-11-022022-11-02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等民團,在 10 月 25 日召開記者會,公布 104 位候選人簽署《不投協承諾書》,台獨聯盟主席陳南天當天即表示未來每個星期都會召開記者會公布簽署狀況。今(2)日,台獨聯盟、台灣制憲基金會、台灣教授協會等民團再度召開記者會,公布《不投降承諾書》第一波簽署狀況。
經濟安全就是國家安全》陳冠憲:台海發生戰事將影響全球76%晶圓代工產能 by 林志鴻2022-10-012022-10-02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台灣安保協會等團體,今日舉行「經濟安全就是國家安全」研討會。現代文化基金會研究員陳冠憲指出,半導體是綁定國家安全、經濟安全的戰略產業,台積電與聯電的晶圓代工在國際市場上已將近七成,有很大程度的壟斷性,難以被取代。台海發生戰若事,屆時全球約 76% 晶圓代工產能均受影響。
經濟安全就是國家安全》王美花:台灣在半導體製造的關鍵地位無可取代 by 林志鴻2022-10-012022-10-02 台獨聯盟、台灣安保協會等民間團體,今日舉行「經濟安全就是國家安全」研討會。經濟部王美花部長致詞指出,台灣安全與經濟發展,兩者息息相關。台灣有好的技術與產品,更有不可取代的半導體,只要能走進全世界,經濟部都會支持。台灣享有民主法治、有價值和理念是重要的,而在經濟上把不可取代性的價值做出來,讓人家看得起台灣,也同等重要。
經濟安全就是國家安全》民間團體發起討論 期望台灣社會與政府重視整體安全戰略 by 嚴 武臣2022-10-012022-10-02 由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台灣安保協會、台灣教授協會、台灣制憲基金會、新台灣和平基金會在10月1日以台灣經濟安全與國家安全為主題舉辦研討會,會中邀請到經濟部長王美花蒞臨報告,其他還有黑熊學院發起人沈伯洋、中經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台灣教授協會副會長陳俐甫、政治大學國際事務研究學院石原忠浩教授等學者進行專題報告。
宣示抗共保台決心!台灣基進全黨簽署「不投降承諾書」 by 林志鴻2022-09-082022-09-08 台灣基進今日舉行「習帝登基警報響,台灣人絕不投降」記者會,邀請台獨聯盟主席陳南天、台灣長老教會林偉聯牧師、台灣黑熊學院執行長何澄輝,見證全黨上下包括全台 9 縣市 24 位候選人所簽署的《捍衛台灣,絕不投降》承諾書,並喊出「習帝登基警報響,台灣人絕不投降」口號,宣示基進全黨護台防中、抗共保台,「有戰死、沒投降」的決心。
民團籲簽署《不投降承諾書》 目標九合一大選候選人 by 嚴 武臣2022-09-052022-09-05 由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帶頭、邀集台灣安保協會、台灣制憲基金會、黑熊學院、台灣教授協會和台灣長老教會等數個民間組織共同發起,在 9 月 5 日召開國際記者會,呼籲年底所有候選人承諾要「捍衛台灣.絕不投降」並簽署承諾書。民進黨及台灣基進黨各有市議員候選人到場表達連署支持,表達堅強的抵抗意志以及願意自我防衛的承諾。
籲年底參選人簽「不投降承諾書」 曹興誠:台灣人民應睜亮眼睛勿投政客 by 林志鴻2022-09-052022-09-05 面對台海局勢日益嚴峻,台派民間團體串聯在今日召開國際記者會,強烈呼籲年底所有參選人簽署「捍衛台灣絕不投降」承諾書。前聯電董事長曹興誠指出,中共意圖吞併台灣毫無正當理由,單純只是黑社會為了擴張地盤,進行強盜殺人的罪行,在台灣競選公職的人如果不了解中共充滿謊言、暴力的流氓本質,那是無知;如果私人意圖和中共交好而不顧台灣的安危,那是對台灣人民的背叛。
不容美國輕忽的南中國海局勢 —— 智庫的警告與忠告 by 林藤2022-08-232022-08-23 美前印太司令戴維森上將2018年在聯邦參議院作證時提到,中國「現在有能力在,除了與美國戰爭之外的,所有情況下控制南中國海」。對此,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亞洲海事透明倡議項目主任波林8月18日在《外交事務》雜誌撰文警告,美中雙方的實力平衡轉變可能甚至超過了這一點。在與中國發生衝突初期,美國很可能沒有什麼選擇,只能放棄南中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