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總統的一中政策與兩制說法 by Translation Matters 翻譯有要緊2023-03-182023-03-18 捷克新任總統帕維爾(Petr Pavel)在 1 月 28 日以壓倒性票數從大選中勝出,台捷兩國關係在總統通話的這一刻又來到了新高點,讓兩國人民現在是既興奮又期待更進一步的關係發展。自帕維爾總統當選以來的新聞報導中,在帕維爾支持的對中政策和對台政策方面出現細微的報導分歧,很容易轉換層次愈多偏離原意愈多。
紐澳總理談中國問題 紐新總理:延續前任外交政策 by 蔡侯塞2023-02-152023-02-15 澳洲總理艾班尼斯和紐西蘭總理希金斯(Chris Hipkins)2 月 7 日會面討論氣候變遷、安全、移民和經濟問題,以及印太局勢的核心問題中國。對紐西蘭來說,這是自阿爾登(Jacinda Ardern)於 1 月辭去總理職務以來首次的紐澳領袖會議,因此,希金斯也強調他會延續阿爾登的外交政策。
愛沙尼亞評俄國駐歐大使:領不到薪水 死氣沈沈 by 陸 瑪丁2023-02-112023-02-11 歐媒《euobserver》報導,一名曾任愛沙尼亞的情報官表示,俄羅斯派至歐盟各國的大使都像鸚鵡學說話,進行失敗的官方宣傳。而外交政策也趨於單一,導致大使們士氣低落。
印度洋印中影響力之爭:2023年馬爾地夫總統大選 by 蔡侯塞2022-12-272022-12-27 馬爾地夫長期以來作為豪華旅遊景點而聞名,也由於其位於印度洋的中心位置,重要的交通水道會穿過領海,因此馬爾地夫雖面積小但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而馬爾地夫將於2023年9月舉行下一屆總統選舉。這場選舉除了關乎馬爾地夫人的未來之外,印度洋地區大國也會密切關注。因此馬爾地夫的政治也跟越來越跟大國競爭糾纏在一起,尤其是印度和中國之間的影響力競爭。
英國會外交委員會本週訪台 首相稱英中外交黃金年代已成過去 by 王雪俐2022-11-302022-11-30 週一(11 月 28 日)英國首相蘇納克在演講時表示,中國有意識的競逐全球影響力,且系統性的挑戰英國的利益和價值,態勢愈形嚴峻,英國對中關係的「黃金年代」已經過去,如今英國必須重新評估對中政策。英國國會下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 29 日宣布,將出訪台灣,並與蔡英文總統及相關官員會面。
平衡美中份量?越共總書記阮富仲訪中國見習近平 by 艾格姆2022-11-012022-11-01 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於10月30日前往中國會見習近平,這是習近平確立第三任以來首次有國外領袖造訪。儘管兩國在南中國海有爭執,但雙邊關係普遍被視為盟友。預計兩人將討論加強聯繫,並強調他們在各種問題上合作的意願。
澳洲選在猶太節日宣布不承認西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 外界熱議以色列怒傳大使 by 蔡侯塞2022-10-262022-10-26 澳洲政府宣佈,推翻2018年承認西耶路撒冷(West Jerusalem)為以色列首都的決定。外交部長黃英賢表示,當時的決定破壞了和平,讓澳洲跟國際社會的大多數人脫節。以色列政府稱澳洲此舉是目光短淺並深感失望,也召見了澳洲大使。巴勒斯坦則是對澳洲的決定表示歡迎。
向右走還是向左轉:巴西總統大選10月2日登場 by 艾格姆2022-09-282022-09-28 聯合國專家9月22日敦促巴西當局、候選人和政黨確保即將舉行的大選是和平的,並防範跟選舉有關的暴力行為。此外,兩名消息人士指出,美國外交官已向巴西主要總統候選人、左翼前總統魯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保證,他們會迅速承認10月大選的獲勝者,以避免任何選後對結果提出質疑或製造混亂的企圖。
軟實力天平的兩端 —— 美國和中國贏得人心之戰 by 謝時2022-08-202022-08-20 隨著美中地緣政治競爭日趨激烈,以文化、教育及價值觀作為影響力手段的軟實力戰略,儼然成為雙方近年角力交鋒的關鍵戰場之一。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助理教授列普尼科娃近期在《外交事務》撰文剖析,美中兩國如何透過截然不同的軟實力戰略,企圖爭取各國民心,以鞏固各自的國際地位。
大國旁的小國:尼泊爾努力平衡美印中影響力 by 艾格姆2022-08-092022-08-09 在美國助理國務卿唐納德.盧於7月28日訪問尼泊爾後,尼泊爾外交部8月4日宣布外交部長卡德加將在8月9日至11日訪問中國,並表示會密切關注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問台灣之後的局勢發展。另一方面,正當尼泊爾現任政府正在煩惱高通膨、糧食與能源價格上漲導致外匯枯竭問題之際,尼泊爾將於11月20日舉行國會大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