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出任歐盟輪值主席國 致力歐中「有意義的夥伴關係」 by 李熱葵2024-06-272024-06-26 匈牙利正與中國交好——歐盟調查中國電動車接受國家補貼導致雙方關係緊張的同時,中國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卻在匈牙利設有工廠;歐盟視中國科技公司華為為高風險供應商,匈牙利卻採取措施深化與華為的合作;此外匈牙利還有一條中國資助的鐵路正在興建,要連接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與鄰國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
中國半導體發展看不到美日車尾燈 大馬泰國趁機卡進晶片供應鏈 by 艾格姆2024-06-012024-06-05 日本和美國 4 月初舉行的峰會在多個領域達成協議,包括維持和增強在半導體、人工智慧(AI)、量子等先進技術領域的競爭力。鑒於中國依然可以廣泛獲得與利用美國半導體技術,今(2024)年 5 月美國拜登政府撤銷了英特爾(Intel)和高通(Qualcomm)為中國華為提供晶片的出口許可證。
德國企業中國市場 從黃金大道變成通往地獄的高速公路 by 王雪俐2024-04-182024-04-23 4月13日德國總理蕭茲展開一連三日的中國訪問,這是他任內至今為止訪中為期最長的一次。在這之前,他的幕僚為他開啟名為 Teambundeskanzler(總理團隊)的TikTok帳號並發布影片,蕭茲本人則在X上發文稱「我不跳舞,保證」。《Politico》的一則報導指出,即使以德國標準來看,蕭茲也屬於欠缺幽默感的類型,他加入TikTok之舉並不有趣,「與其說是娛樂性的吉格踢踏舞,不如說是悲傷的歌舞伎」。
【蕭良嶼】習的平行數位帝國:令人玩味的印尼模式 by 蕭良嶼2023-11-082023-11-08 在上一篇專題文章中提到,中國慶祝「一帶一路」10 週年的第三屆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2023 年 10 月在北京召開,不僅參與國家元首銳減,本屆會議參與出席的國際組織只有 30 多個,相較於第一屆的 80 多個,第二屆的 92 個,堪稱雪崩式下跌。然而,中國依然宣稱這是一項成功的國際合作會議。
前北約分析師:掌握南中國海就掌網際網路未來 by 李熱葵2023-05-042023-05-04 北約前資深分析師傑利(Maurizio Geri)在《歐洲動態》發表文章指出,南中國海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礦產及糧食航運通道之一,誰控制南中國海,誰就控制全球五分之一的貿易,但較少為人知的是,南中國海地區最重要的經濟資產是大數據,而整個網際網路的未來,就取決於哪個國家能在南中國海佔據主導地位。
揮別軍事政變陰影?外界關注泰國5月大選後是否出現新局 by 蔡侯塞2023-04-252024-08-17 泰國定於5月14日舉行大選,這是自2019年以來的首次大選。泰國自2014年以來一直處於軍人統治之下,當時政變推翻由現任反對黨為泰黨的民選政府,也因此為泰黨在跑選舉的同時也擔心勝選後會不會因「違反」選舉法被解散。跟2019年相比,國際情勢已大不相同,因此此次泰國選舉也關乎泰國未來外交政策走向。
中國持續打造跨洲海底電纜網路 抗衡美國 by 林藤2023-04-082023-04-08 路透社 4 月 6 日報導,中國國有電信公司正在開發一條價值 5 億美元的海底光纖電纜網路系統,這個光纖網路預計將連接亞洲、中東和歐洲地區 —— 打算與另一條美國支持的電纜計畫相抗衡。中國這個計畫也表明著北京和華盛頓之間愈來愈激烈的科技競爭,很有可能會帶來網路結構的撕裂。
失控的資訊控制狂:中國如何透過軟硬體監控全球 by 艾格姆2023-03-082023-03-09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專家格蘭奇克3月3日在《外交家》撰文指出,過去十年中,中國政府正在加緊努力運用強大的資訊工具滲透全球。這些工具包括中國自己的主要官方媒體,如新華社,此外中國也用代理人模式控制其他國家的中文媒體,同時在全球社群媒體操弄假資訊的手法也越來越嫻熟、越具威脅性。
龐培歐.寸步不讓》打破台灣政策現狀 公開當年派柯拉克二度來台! by Translation Matters 翻譯有要緊2023-02-262023-02-26 美國前國務卿龐培歐的回憶錄《寸步不讓:為我所愛的美國奮鬥》一書中,共有17個章節,再加上寫在最前面的介紹和寫在最後面的的總結,全書總共464頁。當中有關台灣的部分寫在第十章〈說出殘酷的真相〉的最後尾聲,約莫六頁、1,311個字。如果是透過有聲書閱讀,全書播放長達19個半小時,然而台灣這個部分只佔了非常非常短的十分鐘。
華為2022收益持平代表美制裁力道減弱?美加碼投資替代方案 by 林藤2022-12-312022-12-31 美國《路透社》報導中國華為於 12 月 30 日估計其 2022 年的收益仍然持平,這代表先前因美國制裁而導致的銷售下滑已經停止了,儘管銷售額僅增長了 0.02%。而就在前幾天、聖誕節時媒體大幅報導華為和諾基亞(Nokia)續簽技術授權協議時,甚至有部份媒體以「衝破美制裁」等誇張字眼形容,但事實上真是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