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性對手?短時間內無法消弭的歐中歧見 by 譚義雷2023-11-152023-11-15 中國駐歐盟大使傅聰 11 月 14 日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以「重建雙方互信」為題發表演說,指稱歐盟近年來採取「去風險化」的思維,是充滿獨斷、片面,將政治考量強加在經濟事務之上的想法。所謂降低對中國原物料、太陽能面板、電池等產品的依賴,對中國的電動車、風力發電機組展開反補貼調查等,本質上也是有違世界貿易組織規範的保護主義。
經濟學人:台海戰爭將導致歐洲國民總支出下降2% by 王雪俐2023-05-182023-05-18 過去數月間,歐洲重要政治人物紛紛造訪中國,顯示歐洲政壇面對中國步調很不一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在歐洲導致「分類效應」,東歐國家普遍對俄中友好關係抱持疑慮,一如他們以懷疑眼光看待馬克宏的「歐洲戰略自主」疑美論。而這些分歧正是中國所樂見也樂於利用。
愈制裁中俄關係愈鐵!歐美如何看待俄羅斯戰略夥伴中國? by 謝時2022-04-022022-04-02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國務院總理李克強 2022 年 4 月 1 日在北京與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召開視訊會議。隨著歐美各方興起檢討對中政策的時候,這場被外界批評為「愚人節峰會」的會議沒有會後聯合聲明、亦沒有召開記者會,這也顯示著中國領導人與歐盟高層沒有達成任何實質共識。
澳中貿易戰取得上風 澳洲布局印太經濟架構 by 謝時2022-01-292022-01-29 澳洲金融評論報近日專訪澳洲貿易部長特漢,他指出,有越來越多國家跟隨澳洲的腳步無懼中國的經濟威脅,讓北京的野心無法得逞。中國針對澳洲產品的封鎖解凍機會也就更加渺茫。他還強調拜登計劃中的「印太經濟架構」(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也廣納澳洲的意見,這也是美國對抗中國經濟實力的關鍵要素。
一個也不留!立陶宛外交人員全數撤出中國 美國歐盟這樣回應… by 謝時2021-12-162023-06-16 自中國2021年11月21日不滿立陶宛讓台灣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而將兩國外交關係降為「代辦級」後,12月15日立陶宛外交部宣布,基於「人身安全」顧慮,決定召回駐中國臨時代辦契雅佩涅。同時,立陶宛駐中國大使館的19名外交人員全數撤出,將改以遠距方式在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運作,兩國關係瀕臨決裂邊緣。
美歐外交對話:確認對中關係及抗中戰線 交流印太戰略 by 林藤2021-12-042021-12-04 美國副國務卿雪蔓與歐盟對外事務部秘書長沙尼諾12月2日在華府舉行美歐中國議題對話,緊接著在3日再針對印太地區事務進行會談,會後發表聯合新聞稿,對中國一系列問題行徑表達關切,包括台海局勢、南中國海、東中國海、東突厥斯坦(新疆)、圖博(西藏)與香港等議題。
歐洲議會審歐盟對中新戰略 並要求跟台灣談投資協議 by 譚義雷2021-07-222021-07-22 歐洲議會外交委員會在7月15日以58票贊成、8票反對、4票棄權的表決結果,通過新版的歐盟對中戰略草案,接下來將送交歐洲議會全會進行審議,做為日後歐盟對中政策的主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