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中國華為 日美將偕同各國打造開放式安全通訊網路 by 陳怡菱2021-06-042021-06-04 日美雙方政府,將偕同印太地區、歐洲、南美等各國合作進行高速、大容量行動通訊技術「5G」的基地台及海底電纜建設。促進各國採用日美所推薦的方式來提昇通訊網路的安全性。對抗在這個領域展現強烈存在感的中國。
打敗中資!美國支持的伏德風集團奪下衣索比亞5G建設案 by 蔡侯塞2021-05-262021-05-26 衣索比亞 2021 年 5 月 22 日表示,未來的全國性 5G 建設將交給以英國伏德風集團(Vodafone Group Plc)為首的電信公司,而伏德風以已經從美國新成立的外國援助機構獲得了數億美元資金的支持。這也象徵著在非洲的 5G 爭戰中,美國支持的財團擊敗了中國支持的財團,美國在應對中國影響力一戰中再下一城。
美軍非洲司令部:中國欲在西非覓軍港包夾美國 美中對抗新戰場 by 蔡侯塞2021-05-122021-05-12 美軍非洲司令部(US Africa Command)司令湯生(Stephen Townsend)2021 年 5 月 6 日表示,中國正在西非海岸尋求蓋一個大型軍港用來停泊潛艇或是航空母艦,這會讓中國對美國的威脅不僅來自太平洋,也會來自大西洋,讓美國出現腹背受敵的狀態。
考量民族主義、忌憚中國科技影響力 印度擱置中國無線認證審核 by 蔡侯塞2021-05-112021-05-11 《路透社》2021 年 5 月 8 日報導,印度暫停批准中國藍芽喇叭、無線耳機、智慧手錶、筆電和智慧手機的無線認證已有數個月之久,導致美國及中國數間公司產品的上市受到延遲。專家認為,印度總理莫迪除了忌憚中國的科技影響力之外,也有基於民族主義考量的要求科技公司在印度生產電子零件。
荷媒:最晚從2010年起,中國華為可無限制監聽荷蘭皇家電信 by 王雪俐2021-04-222021-04-22 荷蘭《民眾報》刊出一篇堪稱石破天驚的文章,指稱荷蘭皇家電信公司(KPN)不是安全的電信網路,中國的華為公司有能力監聽任何 KPN 用戶的電話,這當中當然也包括首相等政治高官在內。更駭人的是,這並不是最近才發生的事情。
彭博社:美國政府將對華為進行更嚴格的出口限制 by 艾格姆2021-03-172021-03-17 2021 年 3 月 12 日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表示,依據 2019 年保護美國通訊網路的法律,把包含華為在內的 5 家中國公司認定為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而同日《彭博社》報導,美國政府將此前批准向華為出口的許可證條件進一步收緊,也已經將決定告知華為的供應商,特別是跟 5G 設備相關的零件商。
印尼持續抱緊熊貓 邀中國投資高鐵、簽署網路安全合作協議 by 艾格姆2021-01-262021-01-26 印尼政府 2021 年 1 月 19 日表示,儘管日本拒絕投資雅加達-萬隆(Bandung)高鐵延伸到泗水(Surabaya)的計畫,仍會繼續邀請中國投資。另一方面,印尼政府也在 1 月初於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訪印尼期間,跟中國簽署發展網路安全和技術合作備忘錄。印尼也是首個跟中國簽署網路安全協議的國家。
中國氣噗噗!羅列澳洲十四宗罪 by 艾格姆2020-11-252020-11-25 中國外交官向澳洲媒體傳送了一份非正式文件,概述了澳洲14項罪狀,指責澳洲在破壞雙邊關係,呼應中國外交部近期對澳洲的抱怨。此外,中國外交人員還警告澳洲,中國很生氣,停止視中國為威脅,否則不再接澳洲電話。對此,澳洲總理莫里森2020年11月19日表示,他不會因為中國大力批評並警告威脅,就做出有損澳洲國家安全和主權的政策。
【演講紀要(下)】川普以「六項保證」取代「美中三公報」 確立「台灣不是中國一部分」 by 林宥銘2020-11-222020-11-22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週三(18)舉辦「今夜趣政治」講座,邀請兩位資深國際關係研究者宋承恩(島國前進智庫國家論述組召集人)與何澄輝(國際戰略資深研究員),分析拜登入主白宮對美國未來的影響,以及民主黨政府是否能延續川普政府強硬的對中政策、深化印太戰略等議題。宋承恩認為,川普政府在論述、具體作為與挺台政策上,相對以往有非常大的突破,國會與行政部門甚至已經確立將中共視為敵人,同時承認「台灣不是中國一部分」。雖然拜登表明不會改變過去川普政府四年的「抗中」方向,民主黨政府能否延續川普的對中方針,仍有待觀察。
加拿大國會呼籲政府「長點脊椎」禁用華為 by 王雪俐2020-11-212020-11-21 週三(11 月 18 日)加拿大保守黨黨魁歐圖爾(Erin O’Toole)向總理杜魯道喊話,呼籲「自由黨政府長點脊椎,就華為參與加拿大 5G 網路建構一事做出決定」。週三加拿大國會以 179:146 的投票結果通過一項動議,要求政府在 30 日內就是否允許華為參與加拿大 5G 網路建構一事做出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