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專家小組 1 月初擬赴中國調查武漢肺炎疫情源頭遭拒,幾經波折,世界衛生組織宣布,中國已同意國際專家小組 1 月 14 日入境展開溯源調查研究,以確定早期病例的感染途徑。不過對於是否可以進入疫情發源地武漢進行調查,世衛組織與中國官方所透露的細節並不一致。
澳洲總理莫里森是帶頭倡議調查武漢肺炎病毒來源的政治領袖,他的訴求在去年獲得世界衛生大會(WHA)的支持,此後中國對澳洲展開一連串以商逼政的報復行動。日前WHO 調查團隊終於要啟程前往中國,卻依舊不得其門而入,連向來親中的WHO秘書長譚德塞都出言表達「失望之情」,澳洲媒體的反應可想而知。《澳洲人報》在1月7日刊出社論,標題直接了當——〈中國阻撓武漢調查〉。
中國與梵蒂岡在2018年所簽訂的臨時性《主教任命協議》有望繼續延長。該協議認可中國擁有主教提名權,教廷則擁有中國教區主教的最終任命權。表面上雖然中國將象徵權威的任命權交給教廷,但由於該協議細節雙方均保密未對外公開,即使該協議認可教宗為天主教的最高權威,但中國對於天主教的迫害打壓並未因此而有所減少。
中國首都北京自6月11日起,陸續通報多起疑似與當地食材批發市場有關的本土確診案例。北京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宣布,「北京已進入非常時期」,防止疫情反彈和蔓延的形勢十分嚴峻,疫情擴散風險很高,部分城區啟動「戰時機制」。疫情捲土重來,讓不久前才調降防疫等級,幾乎恢復到正常運作的北京民眾再度陷入恐慌緊張不安的情緒。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波士頓公衛大學及波士頓兒童醫院的研究指出,從衛星影像分析,武肺病毒在武漢傳播開來的時間可能遠早於中國官方宣稱的2019年12月底。團隊分析發現醫院停車場自2019年8月起停車輛陡增,在12月達頂峰。同一時間,中國搜尋引擎百度上關於「咳嗽」和「腹瀉」的搜尋量也大增。
前英國軍情六處(MI6)處長迪爾羅(Richard Dearlove)於上週三(6 月 3 日)在英國《每日電訊報》的廣播訪問中宣稱他見到一份「重要的」新報告,內中顯示武漢肺炎病毒是中國科學家在實驗室所為,後來「意外」洩漏而導致當前的疫病大流行。
全球武肺疫情感染人數2個月內暴增,歷經這種史無前例的全球疫情後,世界會從此改變幾乎已成定局,只是改變的方向、速度及程度還不明確。短期內各國經濟都難逃重創。首先是肺炎發源地中國,3月16日是經濟受衝擊的分水嶺。目前疫情有逐漸降溫的趨勢,加上各國都祭出天價的紓困方案,經濟會逐步緩解。但有些傷痕造成的長期影響已浮現,使得「後武漢」時代在全球經貿成為重要課題。
HIV病毒的共同發現人、2008年諾貝爾生醫獎得主蒙坦尼耶(Luc Montagnier)於4月16日表示,導致武漢肺炎的SARS-CoV-2病毒可能是由中國武漢的實驗室意外流出。當時武漢的實驗室可能打算以冠狀病毒攜載HIV病毒來測試愛滋疫苗,但在2019年最後一季的某個時刻意外洩漏了病毒。
儘管外界對於中國境內武漢肺炎疫情的實情仍多所疑慮,尤其是疫情震央武漢,自 1月23日封城管理措施。然歷經2個半月後,中國政府判斷其境內疫情基本上已獲控制,因此自4月8日零時起鐵公路、水運、航運全面解除武漢禁令。除此之外,外界也在觀察因疫情暫時延後時程的全國人大與全國政協兩會何時再開。
《彭博社》以及《紐約時報》分別在2020年4月1 和2日報導,美國中央情報局(CIA)至少從2月初開始就一直警告白宮,中國大大低估了武漢肺炎的疫情,而這也影響了美國對於抗疫資源編制與期程的預測模型。2名不願透露身份的官員表示,這份未公開報告得出的結論是,中國的數字是假的,而且中國政府未真實報導案件和死亡事件是故意的。
Necessary cookies are absolutely essential for the website to function properly. This category only includes cookies that ensures basic functionalities and security features of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 information.
Any cookies that may not be particularly necessary for the website to function and is used specifically to collect user personal data via analytics, ads, other embedded contents are termed as non-necessary cookies. It is mandatory to procure user consent prior to running these cookies on your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