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前美國白宮貿易顧問納瓦洛(Peter Navarro)2021 年 4 月 13 日於《華盛頓時報》(The Washington Times)所寫的評論。之所以選定這篇文章是因為針對武漢肺炎病毒的起源一事,納瓦洛並非口說無憑地做出一系列指控,而是以相當的事證作為作證來針對佛奇和美國國衛院相關人等提出指控。
台灣的新冠肺炎(武漢肺炎)防疫成效舉世共睹,昨(21)天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BMJ》的部落格刊登了一篇「我們可以從台灣面對新冠肺炎的防疫經驗中學到什麼?」,向全球說明台灣的防疫政策與措施。
西國「ABC日報」以「臺灣抗疫成功秘訣:不信任中國」為題報導指出,臺灣得以成功阻斷病毒原因有很多,然而最主要原因在於臺灣不信任中國訊息。
台灣經歷過 2003 年的 SARS 危機,今年(2020 年)面對武漢肺炎的先手防疫取得佳績,而最近有人注意到西非國家似乎也有點類似,只不過他們的經驗來源不是許多年前的傳染病,而是 2014-16 年間肆虐的伊波拉病毒。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有損英國紳士的風度,英國比多數歐洲國家更不願意採取戴口罩的防疫措施。週二(5月5日)BBC 刊出一篇數千字的長文,說明〈為什麼我們該戴口罩〉,同一天英國《每日快報》舉辦「我們該不該戴口罩」的線上投票,結果認為該戴口罩的人佔42%,高達56%的人認為不該戴口罩,此外有2% 的人答以「不知道」。
法國《費加洛報》的一篇分析文章:武漢的 P4 實驗室是在法國的支持下成立,若當前的疫病果真來自該實驗室流出的病毒,法國不僅臉面無光,恐怕還少不了面對某程度的國際壓力。
今(24)日的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上,三立電視台記者問及指揮官陳時中,今天恰好是和平醫院因為 SARS疫情封院的17周年,是不是內心有一些感觸?陳時中表示,當然感觸很多,昨天傍晚也到和平醫院給同仁加油打氣。他還強調,互相協助,是抗疫的重要因素,生病者是無罪的,生病需要的是社會支持與好的醫療照顧,獵巫對疫情並沒有幫助。
HIV病毒的共同發現人、2008年諾貝爾生醫獎得主蒙坦尼耶(Luc Montagnier)於4月16日表示,導致武漢肺炎的SARS-CoV-2病毒可能是由中國武漢的實驗室意外流出。當時武漢的實驗室可能打算以冠狀病毒攜載HIV病毒來測試愛滋疫苗,但在2019年最後一季的某個時刻意外洩漏了病毒。
何西方國家在這次武漢肺炎大流行期間反應遲緩,似乎沒能善用豐富的科學知識?4月10日英國《衛報》的一篇報導提出這樣的疑問,並認為現在看起來,紐西蘭似乎是唯一能夠有效執行「消除策略」(elimination strategy)以阻絕病毒的「西方」國家。到報導刊出時為止,紐西蘭的確診數還在不斷增加,但多半是由海外返國的病例,都在入境前就被安全隔離,小規模零星的群聚感染也都獲得有效的追蹤。
據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UNCTD)3 月 4 日所公佈最新評估報告指出,受武漢肺炎疫情影響中國整體製造業停頓,波及全球產業供應鏈與價值鏈,嚴重威脅世界經濟局勢,預估中國 2 月的出口總額較同期相比減少約 500 億美元。其中受影響最重的經濟體是歐盟。
Necessary cookies are absolutely essential for the website to function properly. This category only includes cookies that ensures basic functionalities and security features of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 information.
Any cookies that may not be particularly necessary for the website to function and is used specifically to collect user personal data via analytics, ads, other embedded contents are termed as non-necessary cookies. It is mandatory to procure user consent prior to running these cookies on your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