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29, 2023
新春誌喜!今天是年假最後一天,大家開始收心了嗎?
本週我們要來談的話題是台灣是如何從威權走向民主的過程,以及我們又該如何捍衛民主、保衛台灣,而與我們一起聊這個話題的是真理大學人文與資訊學系教授、台灣教授協會會長陳俐甫老師。陳老師從台灣教授協會成立的緣由開始,同時也和台灣近代民主發展有深刻的關係,娓娓道來台灣社會是如何經歷一次又一次的轉型才走到今日。同時,面對今日政局亂象,為何我們還是要繼續強調轉型正義的重要性。
最後,除了聊近代民主發展,當然也要了解我們該如何捍衛明日、守護台灣 —— 面對鄰國強敵進逼,民進黨政府將兵役恢復一年,這代表什麼意義?撲天蓋地而來的資訊戰讓台灣的情勢不容樂觀,敵人甚至不希望台灣社會有防禦意識。在年假最後一天,請與我們一起收拾心情,關注我們現在迫切需要努力的議題。
就在本週,我們經歷了中國共產黨騷擾台灣海空域,以及整團大喇喇的到台北進行統戰;立法院藍白聯手,無視兩萬多名青鳥在外包圍抗爭,以人數優勢通過三項惡法。無論你是否有走上街頭加入抗議,這些中共同路人所做的爛事都成為了青鳥們心中難以忘記的傷痕。然而,正因台灣是我們永遠的執著,所以我們更需要負重前行,持續保護這個已經傷痕累累的民主。
編輯室‧ December 22, 2024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本週一(16 日)上午再度排審國民黨立委許宇甄提出之「提高罷免門檻」的《選罷法》修正案,會前國民黨立委搶先占領主席台,並以膠帶封門、桌椅阻擋走廊的方式,阻擋民進黨立委進入會議。 最終國民黨籍召委徐欣瑩在民進黨立委未能進場參與表決的情況下,僅利用「3 分鐘」便宣布《選罷法》修正草案初審通過,程序引發爭議。
林奕辰‧ December 18, 2024
國民黨立委翁曉玲稱退休將領赴中參與政治活動時,演唱中國國歌、起立致意等行為只是出於「禮貌」,因此提案修正《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完全刪除退將若赴中從事「妨害國家尊嚴」行為,可剝奪其退休俸的罰則。 該提案一出立即招致各界批評,甚至傳出國民黨內部也有立委緊急撤簽、不敢簽字連署的情形,但翁曉玲卻表示,自己是出於「維護人民行為表意自由」提案,堅持不會撤案。陸委會則強調,該規定僅針對「指標性人物」,不會影響一般民眾及多數退休公務員前往中國進行交流,基於國家安全及維持國家利益考量,「不贊成」該提案。
林奕辰‧ November 13, 2024
金恒煒‧ October 22, 2024
蕭 良嶼‧ January 10, 2025
林奕辰‧ January 7, 2025
金恒煒‧ December 28, 2024
蕭 良嶼‧ December 27, 2024
根據外媒 「海軍新聞」(Naval News)網站報導,中國廣東造船廠至少在興建三艘新船,可能在兩棲入侵台灣時發揮關鍵作用。
January 13, 2025
據美國智庫 CEPA 日前指出,在拜登政府卸任倒數階段,政府團隊仍計劃祭出新一波的晶片出口管制,防止先進技術落入中國和俄羅斯手中。
January 11, 2025
網路科技公司「騰訊」和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等一批中國公司在今(2025)年 1 月 6 日被美國五角大廈認定為是跟中國軍方有關的企業,進入美國的黑名單。根據美國 2024 年國防授權法案(NDAA),自 2026 年 6 月起,美國國防部將禁止直接向中國軍事企業清單(1260H 清單)上的企業採購商品或服務,並從 2027 年 6 月起禁止間接採購。這向美企發出強烈訊號,跟這些中企有業務往來存有風險。
January 11, 2025
復康聯盟黨主席屈宏義等人,遭控長期接受中國金援,在台吸收軍職背景人員發展組織、充當內應,甚至密組武裝部隊,刺蒐國軍營區與軍事據點並謀求發動武裝攻擊,日前遭檢方依違反「國家安全法」起訴。
January 9, 2025